gdpwppfcu 发表于 2014-7-31 14:25:32

特斯拉被砸背后:商业模式仍存三大风险

 特斯拉自入华之日起便一直新闻不断,而日前随着新车的交付、使用,特斯拉面临的各种问题也开始凸显。尤其是6月27日,在简易装修的特斯拉亦庄维修中心,维权车主于鑫泉因特斯拉无法兑现对其承诺而愤怒砸车,更是将其推向了风口浪尖。


  中国电动汽车行业资深专家、中联达(北京)电动汽车加电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谢子聪向21世纪网表示,“砸车”事件只是特斯拉在华遭遇困境的一个缩影。“其商业模式仍面临三大致命风险:一是政策风险,二是‘车电销售’的方式,三是‘超级充电站’的快充难题”。

  特斯拉商业模式存三大风险

  “虽然特斯拉是全球中少有的几个打破改装车思路,走全新设计电动车辆产品发展路线的企业之一,但它并没有解决电动乘用车商业化推广的全部难题”,谢子聪认为,“我们在向特斯拉学习和致敬的同时,还必须警惕‘特斯拉模式’对中国电动乘用车商业推广带来的风险”。

  谢子聪认为特斯拉的商业模式存在三大风险,他表示,首先是定价过高,不符合中国政府大规模普及电动汽车的目的。目前,特斯拉的产品定位为“少数富人的玩具”,因此特斯拉若不改变产品定位和商业策略,在中国很难有所斩获,或会成重蹈BetterPlace的覆辙。

  其次是“车电销售”的方式,车辆捆绑电池销售,除了产品价格高外,其动力电池与整车生命周期不同,将会出现用户购买第二组电池的问题。

  最后是“超级充电站”的快充模式,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会缩短电池的寿命,从而增加用户的使用成本。同时,由于国家电网的承载负荷无法实现“快充”模式,因此还面临着电网的线路改造,而这也将成为其入华的最大一道技术门槛。

  商业思维解决技术难题

  不过,谢子聪也坦言,“电池和充电技术的现状不仅仅是特斯拉所要面对的,同时也是阻碍中国电动乘用车商业化的重要难题”。

  因此,在谢子聪看来,电动汽车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单纯依靠技术思路解决。他认为,“目前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两条路可走,一是走技术思维路线,二是走商业思维路线。而当技术思维在近期无法解决电池市场问题时,则可以选择商业思维这条路线,即通过构架‘电池租赁、充换兼容’的企业商业模式的‘分解成本与梯度增值’杠杆原理,来解决电池眼前技术的‘购买成本高、使用寿命短、充电时间长、续航里程少’等影响商业化的系列难题”。

  比如“电池租赁”的商业策略,一是解决了动力电池寿命与整车寿命不一致,用户需要“再购”电池的问题;二是通过机构规模采购和统一维护的运作方法,解决了降低电池采购成本、延长动力电池使用寿命,以及消除电池运营安全隐患等问题;三是通过废旧电池梯度使用增值,向用户提供比加油更便宜的加电费。

  谢子聪表示,“电池租赁”模式的最大好处就是产权是机构的,用户终身不用购买电池,不用担心加电时间长、续航里程短、加电网点少、电池维护难等问题。

  谢子聪最后强调,要建好“方便快捷”的城市加电站网络,需要整合以城市政府、整车企业、动力电池、能供运营服务商和金融资本在内的五大推广主体,开展包括“裸车销售、电池租赁、充换兼容”等多种商业模式的实践尝试。
本文引用地址eepw.com.cn/article/256286.ht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特斯拉被砸背后:商业模式仍存三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