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hanq 发表于 2015-1-15 01:13:43

【起贴】Altium入门书籍准备贴

2080年... (继续鼓劲,换个新视角...)

*********************************************************************
【热情敏感的心】PCB绘制人员 更重要的一项任务是 梳理并发现 SCH 中设计不当的地方...
*********************************************************************

Jimmy   版主说开始准备出一本关于altium的书【专业】,已完成并开始销售
      《Altium Designer实战攻略与高速PCB设计》书籍介绍
         http://eda365.com/thread-107691-1-1.html

这边将    从业余角度准备出一本关于altium的书【业余】,准备中...


^_^^_^ 同类书籍太多了,或许从业余角度上看有的写
按说 altium 的书籍已经很多很多,但总感觉好似还不够? 希望能对入门者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此帖将入门遇到的问题贴做长期的收集整理,欢迎热心的网友参与...
更欢迎热心网友将觉得有必要关注的问题提到这里来(论坛链接地址也好)(内容多暂按时间排序)...

版权申明:
论坛中会引用一些来自其它媒体的内容,尽可能注明出处(因网络自身的不确定性,出处易可能也是非原创地址),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引用或转载是为了提供更多信息以方便网友参考学习、交流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引用或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内容涉及到您的权益等问题,请您速来电话和函告知,主题将尽快处理维权内容。

特别说明:
引用或转载信息中可能会包含某些厂家信息,请网友自己酌情参考。此主题帖无广告推送之意,也希望网友尽可能不刻意的做广告宣传。

引论:认识PCB...

00. 讨论:PCB有没有未来    stupid   
http://www.eda365.com/thread-46622-1-1.html




1950年,6月21日,Paul Eisler的PCB专利发表了。如果你了解他的背景,你肯定会提出疑问,“PCB之父”是如何生存下来的,说坚持可能不合适。
...
       在互联上我们的确比硅谷落后不少,几乎每一代互联技术的试验,标准的确定都是从硅谷开始的。从我参加今年DesignCon的情况来看,我们在28Gbps上还是落后啦,人家连接器和SerDes都已经具备啦。可我们到现在都还拿不到SerDes,只能玩无源链路的设计。而别人对铜箔粗糙度和波纤效应的研究不下10年,而对我们国内的很多公司来讲,仍然是新鲜概念。
       PCB至少不会很快消亡,但尺寸的急遽减少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取而代之的是MCM这类高度集成的半导体技术,但是目前的这些趋势还主要集中在消费电子,尤其是像手机这类东西上,在需要高功率,高密度的场合,诸如通信,PCB还是无可替代。
       分享一篇Bogatin在2000年写的,SOC革命以后PCB会在哪里?Where will PCBs be after the SOC Revolution?是时Bogatin还在Gigatest Labs。
       另外,IBM研究了7、8年的optical PCB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可惜,据我所知还没有一家国内厂商玩这个。

rollow:
我想一定是越来越高端。对PCB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前没有candence,mentor的时候,照样有人画PCB。有了这些工具,起初大家也觉得PCB不重要了,毕竟有自动布线。但是,事实证明还是需要。任何发展都离不开人。我想,只有自己不断进步才不会被淘汰。各行各业都是如此

stupid:
偶尔有人问我,我们是否需要继续举办这样的研讨会和写这些书。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子器件被封装到芯片中,设计电路板的问题最终是否会消失?越来越高的电路集成度是否会使PCB变得过时?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在研究集成电路时我第一次听到它。当研究微处理器时我也听到了它。每次在系统级的集成有突破时,我们就会听到它。我的答案很简单,印制电路板的重要性在未来不会消失,就像它的重要性在过去并没有消失一样。总会需要在某种物质的表面把器件相互连接起来。—— Douglas Brooks

lmx:
手机出现后,call机挂了,VCD出现后,录像带挂了,DVD出现后,VCD又挂了,数码相机出现后、传统的菲林相机挂了。平板出现后,电子枪(显像管)挂了,虽然不能说现在完全没有人用CALL机、录像带、VCD、菲林相机和电子枪,但起码他们已经不是主角了,卖场已经渐渐的见不到他们的踪影了。每个行业都有开端-发展-巅峰-消退的过程,行业的发展关键看看它已经到了哪个阶段,就pcb而言,个人认为已经到了巅峰的阶段,慢慢就要进入消退的阶段,主要是技术上的后继无力,当芯片的技术已经达到纳米级的时候,pcb技术还停留在微米级,这两者的差距已经决定了芯片技术必然代替传统的pcb生产技术,CPU的生产已经可以实现N核了,可以预见,未来实现不同功能模块之间的连接将不在依靠pcb了,直接在一个封装里面把不同功能的“核”放进去进行直接连通。来实现高密度互联,随着接口技术的发展,直接从芯片边缘生产出连接接口也将不是难题,包括光和电的信号将直接通过IC边缘的接口直接和芯片内部实现互联,这样处理的优点大家都能想到,到那时,不能说没有pcb的市场,只是高端的领域已经不需要pcb了。pcb的需求面积也就大大的减少。至于时间,我认为不会太长了,举个不是很恰当的例子吧,10年前,我刚配第一台电脑时,当时主流电脑的参数,还远远不及于现在一台智能手机的参数,当时电脑使用的pcb光主板的面积就不小了,而现在智能手机的主板,也就相当于当时显卡的面积的N分之一。

lmx:
新技术的出现不会是一朝一夕的,都是需要行业里面很多人付出艰辛的汗水来推动,另外新技术的出现也不应该是带来绝望,应该是行业新的希望呀。没有新技术才真的是绝望。


01. 为什么AD9生成原理图时自己画的器件飞线都没了   真是初学(好像没仔细看书)
http://www.pcb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0218&fromuid=63313

02. 那位朋友手里面有收音机中周TTF-2-7等系列中周的库啊?这好像也是初学者最常见求助的话题
http://www.pcb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0225&fromuid=63313

03. 将焊盘上的焊锡层去掉,让铜皮裸露该如何设置?
http://www.pcb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0169&fromuid=63313

新入行要了解的一个基础问题:
PCB表面处理工艺有:
热风整平(HASL,hot air solder leveling),有机涂覆(OSP),化学镀镍/浸金,浸银,浸锡等...
其中:
热风整平(HAL)也称为热风焊锡整平(HASL),在印制电路板制造业已用了近二十年,至今仍然是一种很受欢迎且具有很高可靠性的工艺,它可以使线路板在装配前保持良好可焊性。
此主题需要弄清楚的是:
楼主心中的铜皮裸漏是 不让厂家做铜皮的表面处理?(有铜皮表面处理区域也有不要做表面处理的区域)
还是只是为了编辑阻焊层而让铜皮外露后再进行铜皮的表面处理?
04. 了解PCB加工时的基本参数了解或说明:
    如 铜皮厚度(理解基铜厚度和完成铜厚的区别),过孔沉铜厚度,板材,阻焊工艺及厚度等;
    机械特性如铜皮的剥离度,阻焊层附着力等
    PCB厂家会有厂标展示,必要时可以直接和厂家沟通,初学者易犯的一个现象是:厂家公布加工能力,通常是加工的极限值,初学者往往在设计时直接取了这些极限值来设计 宽宽松松 的第一块板...

05. 了解一些行业标准:如



06.怎样才能算是设计优秀的PCB文件?(2009)
http://www.pcbtech.net/article/design/041195S2009/9583.html
...我从我所站的角度来说,就觉得有些PCB文件设计得好,有些PCB文件设计则不是那么理想,标准就是让PCB厂的工程人员看得一目了然,而不产生误解,导致做错板子,下面我会从PCB的制作流程来说,说的不好,请各位多多包涵!
1 制作要求...    2 钻孔方面的设计...3 线路方面的设计...
4 阻焊方面的设计...5 字符方面的设计...6 外形方面的设计...
       从以上有些问题来看,有部分可能是工程师的一些习惯,有部分可能是工程师的一不小心,还有一些可能是公司的文化制度,不过我始终认为,大家都为下一道工序多想一想(其实厂家就是客户的下一道工序),尽量不要让下一道工序去猜,这样就能够免掉不必要的错误,节省时间,节约成本,提升品质。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欢迎大家共同探讨!
07.《印制电路板——设计、制造、装配与测试》      (美)R.S.Khandpur 著
   《Printed Circuit Boards: Design , Fabrication, and Assembly》   英文版下载地址:
      http://bbs.eetop.cn/thread-140186-1-1.html
这本书里提到 电路板铜箔通流量的问题,
通过上下查表,可以算出需要对走线宽度,下图为类似书中图表(有可能就是从原书中转绘的)







08. Altium Designer9在PCB里面有没有方便的放置测试点方法   暂无结果
http://www.pcb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0283&fromuid=63313

09. 我的AD沒辦法打開    了解文件格式的确认方式
http://www.pcb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0311&fromuid=63313

10.AD9测量问题   栅格捕捉相关
http://www.eda365.com/thread-105263-1-1.html

11. AD10 学习提问封装丝印等问题
http://www.eda365.com/thread-111799-1-1.html






公益广告: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地址略,内容已被网络封杀!环保话题已被成功转移到 五毛还是西奴 的个人品德争论上 ---
      这部雾霾深度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首发即获过百万点击,
      在短时间内引起广泛关注,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上更是引发“刷屏”效应... 引起相关涉及单位和个人的恐慌...

网络数据参考:视频推出不到一天时间,传遍全网,成为数亿人手机朋友圈中热谈的话题。 截止2015年3月1日零点,优酷、腾讯视频等各大主流视频网站数据,该调查视频点击率已经突破3100万次。有一份核实数据显示,《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28日10点推出,截止20点13分统计:优酷401万,9088条评论。腾讯2620万,32760条评论(微信拉动)。搜狐76万,172条评论。乐视305万,36条评论。爱奇艺1万,15条评论。土豆31万,1956条评论。凤凰19万,15条评论。




       摘录:
       柴静纪录片《穹顶之下》一经播放,网民便快速分化为两大阵营:赞扬柴静或辱骂柴静。我原本以为这部制作精良的纪录片,引发的将是一场关于环保、关于雾霾、关于环境治理的专业知识的大讨论,结果却演变为一场关于柴静的个人道德鉴定:柴静是个好人还是坏人?柴静有没有向体制递投名状?柴静是个五毛还是西奴?等等等等。
       喧哗时代的心灵雾霾
       综观中国网络史,我们便会发觉,这是中国互联网的一大顽疾。任何公共议题,到了互联网这个喧哗的广场之上,最后都会沦陷为一场对核心议题不屑一顾,而纠缠于议题发起人的道德评估。中国人对别人的道德状态,有着近乎病态的关注度。

其他参考: (各国的雾霾标准是不一样的)

巴黎遭雾霾侵袭 全市公交系统免费3天   2014-03-14 03:56:48 来源: 北京日报(北京) 

       自3月4日起,巴黎地区持续受到雾霾侵袭,市区空气中的PM2.5和PM10指数连续多日严重超标。为此,巴黎市政府已采取降速、停驶和路边免费停车等多项措施来应对。
       空气质量监测网工程师夏洛特·松热尔表示,进入春季以来,巴黎无风少雨,气温持续升高等气象原因是导致雾霾天气的主因。
       数据显示,巴黎污染源分别来自工业排放、家庭活动及道路交通。为此,巴黎警察局规定,巴黎环城公路限速由70公里降为60公里,快速路由90公里降为70公里,高速公路由130公里降为110公里。据介绍,机动车限速可以降低发动机转速、减少燃油消耗,从而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法国首都巴黎过去一周来遭遇雾霾困扰,总理府下令17日起实施机动车尾号单双数限行措施。当天,大约700名警察部署街头执法,对违令者开出罚单。如果空气质量仍无改善,限行措施预计18日继续。
       3月以来,巴黎及周边地区无风少雨,白天温度上升较快,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最近一周,埃菲尔铁塔身影朦胧,塞纳河畔名胜古迹蒙上轻纱。从蒙巴纳斯塔上俯瞰,巴黎仿佛陷入混沌,在阳光折射下一片粉红。
       总理府15日宣布机动车尾号限行措施时,巴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已连续5天大幅超标,14日达到创纪录峰值—每立方米180微克。
       巴黎市政厅说,尾号为双数的机动车17日可免费停车。市政厅建议居民访问拼车网站,做好出行安排。

下面内容为转帖:










wanghanq 发表于 2015-1-15 01:15:09

本帖最后由 wanghanq 于 2015-1-16 13:27 编辑

共同需要了解的环境常识:
监管盲区:电子垃圾回收全景图21世纪经济报道 汤浔芳 北京报道 2012-05-17 02:00:10
核心提示:企业在拆解电子垃圾后,往往出于成本考虑,只以最省钱的方式提取出有价值的资源,而不顾及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北京海淀区五道口往北,后八家村,一个距离中关村电脑卖场仅3公里的地方,是北京最大的电子垃圾回收一条街。
5月13日记者随着过往车辆艰难穿行其中,路的一边是机器轰隆的建筑工地,另一边是垃圾回收摊贩的吆喝声。每天早晨,这些商贩把金杯车、人力车往路边一支,一间流动商铺就摆起来了,守株待兔。
每天傍晚,这些商贩把收集到的“货”运到更北边的天通苑东小口。在那里有一排排的分拣工厂,对这些电子产品进行拆解。拆解之后的产品,一些流通回到电子卖场;金属线等则被运往天津、河北,最终无法在当地处理的电子垃圾,悉数运往广东贵屿等地深加工。
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最近几年,中国每年至少报废500万台电视机、400万台电冰箱、500万台洗衣机、500万台电脑及上千万部手机。这些电子垃圾,每年会产生5亿多吨的危险有毒废物,成为巨大的污染源。
“企业在拆解电子垃圾后,往往出于成本考虑,只以最省钱的方式提取出有价值的资源,而不顾及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对于那些没有回收价值的垃圾,往往焚烧、埋土或丢弃于河流中,或者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中国环境学会固体废物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聂永丰认为,这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无效的“厂商回收”
一年365天,后八家村的路边摊主都在等待提供货源的人力车夫。
公众对这样的人力车并不陌生。一辆辆破旧的三轮车,挂着回收条幅,天天蹲在小区门口。他们走街串巷,深入到北京城各个角落,是电子垃圾回收的前锋。
更“高端”的回收者在电子卖场周围集聚。在北京中关村、朝阳门、公主坟等电子产品大卖场,聚集着大量个人商贩,兼具运货、卖新货、收旧货等多重身份。
这其中,还有穿行而过的人力车夫,他们帮顾客运送新品之后,带回旧产品,跑一趟,一举两得。
“提供电子垃圾的人群绝大多数是个人消费者。” 爱回收CEO、联合创始人孙文俊告诉本报。他曾做过调研,年轻人平均七八个月换一部手机,而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每个家庭都有两三部闲置手机。
除个人外,实力更强的商贩还盯住了一次性出货量大的企业。“企业的电子产品更新较快,一般3到4年淘汰一批。”前文所述的刘先生告诉记者,自己现在已经有一些固定的企业客户,如企事业单位、网吧、公司库存积压品等。
回收链条上,除商贩由于利益驱动积极回收电子垃圾外,各个PC厂商与手机厂商也大多设有电子产品回收点。每年各厂商都有预算投入这块赔本的“生意”,但厂商的电子垃圾回收一直收效甚微。
“这些回收点基本收不上来什么东西。”孙文俊告诉记者,由于厂商收购价格往往低于市场价,使得消费者不愿意回收。并且,厂商设置的回收点也很少,并不方便。
实际上,众多厂商出于各种考虑,并未在内部进行产品回收处理。
据科技网站TechinAsia报道,广东贵屿垃圾处理集散地不仅聚集了来自全球的旧计算机以及其他电子产品零部件,并且还有来自惠普、三星和松下等公司几乎全新,但因存在部分缺陷而无法出货的产品,还有AMD没有使用过或准备返修的芯片。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的数据,目前,全球电子垃圾中有72%左右的电子垃圾出口到中国。由此,广东贵屿成为举世闻名的“世界电子洋垃圾之都”。
“最后,所有的电子垃圾都会打包运往广东,包括电子产品上带的塑料,管子,甚至显示器的碎玻璃。”上述刘先生告诉记者,由于交通成本高,广东的买家通常是,等北京的电子垃圾备齐,隔一段时间拉满满一箱走。
高污染的“二次加工”
在全国各地的电子垃圾处理中心,那些稍经整修就可继续使用的电子产品,往往被送往二手卖场。
一位中关村二手电脑城的销售人员告诉本报,一台E5200双核2.5GHz处理器、2GB内存、200GB硬盘、独显256、华硕DVD光驱的台式电脑,配上液晶显示屏,售价在1600元左右。如果碰上不懂行的买主,还可要价更高。
某个知名国产手机在回收上做得比较积极。由于工业设计的原因,它的手机自建渠道直接回收,回收上来的手机,更换一下零配件或外壳,再刷新软件界面,就可以出货了。
翻新货还经过各种中介在国际间流通,“每年,各个品牌手机、贴牌手机都会将大量二手机销往南美等国家,以及中国三、四线城市和广大的农村。”孙文俊告诉本报,经过更换外壳、更换零件之后,往往都能使用,在性能上与之前机器相差无异。
而那些没有破损的组件,稍经处理就可以当“新品”卖。比如,内存条用酒精一擦就跟新的一样,CPU用纸一擦就干净,硬盘也只需格式化,再用酒精处理一下就行。
在此之外,全国所有需要二次“深加工”的电子垃圾就来到了广东贵屿。在广东贵屿,有数万人从事焚烧废旧电子产品,和塑料回收分解工作。
“越大的东西,回收价值越低。家电中的铁、铝都不值钱。有价值的是电脑、手机等小东西,因为含有贵金属。”聂永丰告诉记者。据孙文俊介绍,那些彻底报废的手机,每部大约可以提取价值1美元的贵金属。
虽然价值高,但是电子垃圾的处理成本更高。出于成本考虑,企业通常不采用污染较少方式处理。比如,很细的金属线无法剥皮提取,企业往往直接将皮焚烧抽取金属线,“这种方式对空气的污染非常大。实际上,企业可将线切成小粒,再用机器来分解抽取金属。这对空气的污染小。”聂永丰告诉记者。然而,企业似乎等不及。
无论是北京东小口,还是广东贵屿,电子垃圾的拆解都是纯人工操作。据相关媒体报道,操作工人将电源板放在电热器窄小的吹风口下烘烤两三秒钟,便用镊子将板上的芯片、电容、电极管等电子元器件取下,分别放入不同的陶瓷小杯中。
接着,他们用硫酸水冲洗电路板,并焚烧那些无法再回收的垃圾。这些电子产品当中含有十几种回收价值较高的金属,如铜、金、银、钯等,但亦有铅、汞、镉、六价铬、锑、铍、镍等有毒有害物质。
当将有价值的东西回收之后,那些没用的电子垃圾残余物(包括有毒物质)也焚烧或者填埋在土里,“这些电子垃圾都没办法化解,只有污染环境,如,显示器的玻璃碎片也是如此。”聂永丰说道。
孙文俊告诉本报,目前,国内的环保技术并不先进,垃圾的价值与意义也未被社会认识,成本远大于收益;许多被国家认证的分拣中心、电子垃圾回收企业只能依靠国家的补助度日。
天津和昌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雷亦坦承,许多企业因金融危机都停止了电子设备的更新,让做回收的它们“无米下锅”。虽然后来的“以旧换新”给了一些政策利好,但仍然“干渴难忍”。这样的不良运营自然没有多余的资金来提升技术。

工信部应当加强监管电子垃圾21世纪经济报道王尔德 北京报道 2012-05-17 02:00:11
核心提示:赖芸从2000年开始即关注广东贵屿电子垃圾现象,并多次进行实地调研,对电子垃圾问题痛心疾首。
中国将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电子垃圾生产国。“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联合国的权威说法。”绿色和平污染防治项目主任赖芸对本报记者表示,“广东贵屿还属于发达国家向中国非法转移电子垃圾的案例,但是国内自产的电子垃圾在飞速增长,亟待引起关注。”赖芸从2000年开始即关注广东贵屿电子垃圾现象,并多次进行实地调研,对电子垃圾问题痛心疾首。他认为,公众参与是解决电子垃圾问题的重要基础,因为大多数电子垃圾都是由居民消费产生的,而公民的意识和参与程度还不够,政府、企业和公众应当合力建立一个正规的电子垃圾回收体系。中国的废弃手机将增长7倍《21世纪》:作为固体废物的一种,电子垃圾在中国有多大规模?赖芸:根据2010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回收——化电子垃圾为资源》报告显示,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电子垃圾以每年3600万吨的速度增长,其中中国年产230万吨电子垃圾,仅比电子垃圾最大国美国少70万吨。这份报告也指出,到2020年,中国的废旧电脑将比2007年翻一番到两番,中国的废弃手机将增长7倍,可见未来中国将成为电子垃圾的的生产大国。《21世纪》:那么我国电子垃圾都是怎么产生的?赖芸:和发达国家不同,我国的电子垃圾既有国内消费产生的,也有从国外进口的,前者大体上可以估算,而后者由于没有官方的数据,难以计算。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曾公开指出,我国是电器电子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据统计,2008年我国电视机产量 9015万台、冰箱4600万台、洗衣机3900万台、空调6850万台、电脑13800万台、打印机6167万台、移动电话6亿部。由此专家估算,目前我国电器电子产品每年淘汰数量以千万台计。现在四年过去了,规模可能还在继续变大。实际上通过走私进入到中国的电子垃圾也很多。虽然没有直接的数据,但是有一些间接数据可以证明这一点,比如美国回收的电子垃圾的50%-80%都要出口到国外,其中90%到了中国。垃圾有毒《21世纪》:为什么会有人冒着巨大的风险,去走私电子垃圾?赖芸:电子垃圾的回收价值比较高,包括贵重金属、塑料、玻璃以及一些能再利用的零部件。根据国外的研究,1吨电子板卡,可以分离出286磅铜、1磅黄金、44磅锡,仅1磅黄金就价值6000美元,对这些电子垃圾的拆解进行不需要先进技术、设备,成本比较低,有利可图。同时,再加上发达国家环保法律严格和人力成本相对较高等原因,发达国家自身处理电子垃圾的成本很高,利润空间不大,而在国际贸易中存在各种漏洞的前提下,很自然地这些电子垃圾从发达国家流向了发展中国家,国际间的电子垃圾非法跨境转移现象十分严重。前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指出,中国和印度将成为有毒的“电子垃圾”的主要来源。《21世纪》:电子垃圾的规模这么大,那么电子垃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赖芸:电子垃圾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的化学物,包括重金属铅、水银、镉,这些重金属会影响人体的中枢神经、血液循环系统、肾脏功能等;电子垃圾的塑料含有溴化阻燃剂,会干扰人类的荷尔蒙系统;溴化阻燃剂及经常使用于电子产品的聚氯乙烯(PVC)经燃烧后,会释放出致癌物质二噁英。这些有毒物质都会长期累积于环境之中,并有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当然,这些危害是否发生,与电子垃圾拆解处理的方法和工艺有关。电子垃圾如果是送入正式的有资质的公司,处理得很规范很科学,其产生的危害就小一些;如果是进入原始的手工作坊,通过酸洗、焚烧或者烘烤等方式进行处理,其危害就很大,比如在广东贵屿,空气、土壤和重金属污染十分突出,媒体报道已经很多了,可谓触目惊心。规范与回收体系待建《21世纪》:如何解决电子垃圾的问题?赖芸:在前端的电子产品的生产环节,主管的工信部应当加强监管,强制企业在原材料选取上减少使用有毒有害物质,这样可以从源头上减少电子垃圾的危害。应该说,这一环节的空间很大。其次,在终端的电子产品处理环节,应当建立一个有效和规范的回收体系,促使更多的电子垃圾进入正规的处理厂。这个环节是最难的。《21世纪》:为什么说建立规范的回收体系是最难的?赖芸:目前,居民产生的电子废物的回收方式主要有正规与非正规两种渠道,正规渠道指交给专业回收处理公司及政府指定的固废管理单位,非正规渠道主要是个体商贩在社区的回收,往往容易流入到落后的拆解作坊进行处理,造成污染环境。而电子产品二手市场与维修市场大多处于正规与非正规间的灰色地带,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管。在很多研究、媒体报道中,非正规渠道一直是居民电子废物回收的主要渠道,所占比例高达60%。因此,要改变这一状况,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21世纪》:对此,你有哪些建议?赖芸:值得一提的是,“以旧换新”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以北京为例,北京自2009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家电“以旧换新”工作,为电子废物的正规回收渠道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如今政府推动的家电“以旧换新”已经占到45.9%,高于直接卖给回收小商贩的43.9%。如果政府继续进一步推动以旧换新工作,加强电子废物危害的意识宣传,我们完全可以建立一个正规的回收体系。

电子垃圾第一镇贵屿镇产业升级或成泡影每日经济新闻 徐学成 2012-04-26 01:57:31
核心提示:贵屿镇,因电子垃圾而暴富,被称为“电子垃圾第一镇”,也因此饱受污染之苦,成为“血铅镇”和“癌症区”。




贵屿镇,一个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的边陲小镇,因电子垃圾而暴富,被称为“电子垃圾第一镇”,也因此饱受污染之苦,成为“血铅镇”和“癌症区”。近日,有外媒驻华记者发表博文称,一些来自惠普、三星和松下等公司几乎全新但有部分缺陷的产品,也被作为电子垃圾运往贵屿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赴贵屿调查发现,虽然当地政府已经禁止电子垃圾交易,但走私暗流依然猖獗。当地于2005年试图进行的“电子拆解行业产业化”的产业升级计划也几近胎死腹中。家庭作坊饮鸩止渴贵屿镇得到这样一个既非赞美亦非贬低的绰号,是因为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废旧五金电器拆解行业在贵屿镇开始生根发芽,至今仍是当地人的主业。由于地处低洼,这里是一个严重的内涝地区,农业生产无法解决当地居民的生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当地人遂以回收废旧物品进行转卖为生。改革开放以后,来自欧美等地区的电子垃圾大规模进口到我国,善于经商的潮汕人从中“嗅到”了商机,进行电子垃圾的回收、拆解、转卖就成为当地人的主业,并使当地人获利颇丰。《贵屿镇建设再生资源专业镇实施方案》显示,仅2010年,全镇废旧电子电器、五金、塑料回收加工利用达220万吨,创行业产值就达到了50亿元。今天,穿行贵屿镇的每一条街道,都可以看到堆积如山的电子垃圾、塑料废品等,生产模式以家庭作坊为主,几个工人,一些小型器械,就可以开工。据当地人介绍,大多数家庭作坊采用极简单的工艺,工人只需用螺丝刀等工具将电子垃圾上的塑料、铜、铁等不同零部件拆解开,然后分类转卖,即可从中获利。较为复杂的工序则是,通过烧烤、酸洗等方式提取镀金、锡焊料、铜骨架等金属,常见的电线可以剥皮取铜。与简单拆解不同的是,通过酸洗等方式提取的金属,利润之高令人无法想象。当地工人介绍,一斤英特尔的芯片,可以提取超过3克的金,除去成本,一斤可以赚100多元。与这些小作坊相比,那些拥有所谓“尖端技术”的大型电子垃圾再生企业则几乎没有竞争力。一些工人称,无论是生产成本还是人工成本,小作坊都比大企业低很多,因此,小作坊通常以较高价格收购电子垃圾,大型企业常常面临原料短缺的难题。但电子垃圾的简单拆解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让人惊心。走在贵屿镇的街道上,充斥着各种难闻的气味,几乎让人窒息,虽然露天焚烧已不常见,污染问题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一位年长的当地居民对记者说,很多人发家之后就迁出了贵屿,搬到潮阳区或汕头市城区生活,因为贵屿已经不再适宜生活。一名超市工作人员对记者说,这里的桶装矿泉水很好卖,因为外地人几乎不敢喝本地自来水。据了解,电子垃圾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元素。以电脑为例,制造一台电脑需要700多种化学原料,其中50%对人体有害。而电视机显像管、电脑元器件中还含有大量汞、铅、铬等有毒化学物质。记者在贵屿镇看到,当地大多数工人只身着简单的工作服,并无相应的防护措施,从业者中不乏年龄仅10岁左右的孩子。早在2004年,汕头大学医学院对当地儿童进行了血铅检测,结果显示,超过80%的儿童铅中毒,而当地妇女的流产率和癌症发病率也高于其他地区。日益暴露的污染问题让当地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但大多数从业者选择了缄默。面对记者的询问,他们三缄其口。据统计,在贵屿这个有13万多人口的小镇上,共有21个村参与了电子垃圾拆解行业,从业人员超过6万人,对于从事了近20年电子垃圾拆解的大多数家庭来说,通过这种方式获取可观的收入几乎已经渗入血液,贵屿人的缄默,无异于一种无言的反抗。对于当地政府整治电子垃圾拆解产业的诸多做法,不少私营老板表示不满,认为这样做是断了他们的“财路”。电子垃圾走私禁而不止“现在已经禁止我们进货了。”当地一些电子垃圾拆解行业的从业者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目前当地政府已经禁止从外地输入电子垃圾。该信息并未得到贵屿镇政府的确认,不过,政府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表示确有其事。一个在汕头从事电子垃圾回收生意的私营老板表示,近期已经很少去贵屿,因为当地对电子垃圾等废品的交易监管很严,当地企业近期也很少再来进货。但据记者了解,即便如此,私下里仍在进货的也不在少数。每天,都有一辆辆轰隆开过的大货车载着一批新的电子垃圾进入贵屿。问及这些电子垃圾的来源,当地从业者讳莫如深,一些人则称大多数来自香港。此前,美国CBS电视台《60分钟》栏目曾通过跟踪调查了解到贵屿镇电子垃圾的来源。该节目称,来自美国的电子垃圾通过集装箱运往中国香港维多利亚港,然后进入贵屿镇。前述私营老板也向记者透露,这些电子垃圾大多数通过走私的方式,经香港、深圳或者广东南海运往内地,现在相关的产业链条已转向了广东韶关地区。根据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规定,进口电子洋垃圾最高罚款5万元。虽然有这一道“紧箍咒”,但一些业内人士表示,与电子垃圾拆解获得的丰厚利润相比,区区几万元的罚款基本起不到震慑作用。最为致命的是,由于国内流入正规回收渠道的电子垃圾极少,从事电子垃圾拆解的企业必须寻找其他原料来源,于是,贵屿人选择了国外流入的电子垃圾。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盘雨宏向记者表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开始强调对环境的保护,出台了许多要求厂家对垃圾进行回收以减少环境污染的法律法规,一些不法商家出于减少回收成本的目的,开始向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出口垃圾。盘雨宏透露,目前,美国每年产生的电子垃圾达300万吨,其中大多数流向了发展中国家。反观国内,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电子垃圾已经高达230万吨,仅次于美国。盘雨宏表示,数量如此庞大的电子垃圾进入循环利用体系的还不足10%,大部分都进入了二手市场、小商小贩及非法回收企业。因电子垃圾而暴富,也因电子垃圾遭受污染之苦,遍布贵屿镇的家庭式作坊继续着他们的忙碌。电子垃圾处理场仍是荒地贵屿镇华美公路的东南方向,一个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已经初具规模。为了解决电子垃圾带来的环境污染,贵屿镇地方政府在2005年之前就开始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探索,这个“贵屿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就是重点项目之一。2005年,贵屿镇正式成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单位。2006年10月20日,贵屿电子市场正式落成开业,当时,这被认为是“家庭作坊式的电子拆解行业开始向产业化生产方式转变”的标志。2010年12月,一个名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集中处理场”的项目奠基,项目就位于循环经济示范园。官方资料显示,项目总占地面积2500亩,其中首先开发的一期项目位于贵屿镇华美片区,占地500亩。4月21日,记者前往该处理场,看到的情景却出人意料。处理场入口,矗立着一块“项目示意图”。但是,除了被泥土填平的土地,以及零星的垃圾堆以外,这里看不到任何动工的迹象。当时的资料显示,处理场奠基之初向外界宣告,贵屿的3200多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加工企业将逐步入驻,以解决环境污染、产业提升、资源高效利用等问题。对此,贵屿镇政府并未作出解释。政府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镇长和相关负责人这些天都很忙,外出了,不能回答记者的问题。平静的电子垃圾处理场只是一个缩影,即便是初具规模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入驻的企业也寥寥无几。记者根据路边广告牌上的电话号码试图联系一家企业,却被告知是空号。示范园区外面的街道上,空气中弥漫着塑料焚烧的味道,呼啸而过的大型货车掀起的尘埃,腐烂发臭的河道,以及脸被熏得发黑的工人,在这个占地面积52平方公里的镇上,数不清的小作坊仍然在日夜拆解。《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贵屿镇采访期间,发现传说中的垃圾露天焚烧情况已不多见,一位从业人员告诉记者,“这段时间查得很严,都被禁止了”。    【多么刺眼但又熟悉的语句】据其介绍,无论是当地政府还是上级环保部门,都已经在镇区设点监督上述行为。与一个个收购电子废弃物品的广告牌 共存 的,是当地政府树起的多个“发展循环经济打造生态贵屿”的宣传牌,这传达出某种微妙的意味。

wanghanq 发表于 2015-1-15 01:33:51

本帖最后由 wanghanq 于 2015-3-15 10:16 编辑

11.【转载】sun_ic 的电路设计漫谈篇
http://www.pcb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0389&fromuid=63313

[原创]电路设计漫谈1-17 (原创,电路瞎侃)
http://bbs.eetop.cn/thread-296106-1-1.html
陆续在数字/模拟电路设计-讨论交流中发了一些帖子。汇总了前17篇发在这里。到现在断断续续几年来写了70多篇,有兴趣的可以去google一下。宗旨是自由瞎侃,沾不沾边的都撤一撤,别把技术看的太严肃了。别人以唱歌,做生意,种田。。。。为职业,我们以电路设计养家糊口混饭吃。

=================================
做了若干年的电子系统设计。所涉领域有数字通信,数据交换机,模拟电路,芯片设计等等。有些感慨逐渐写出来灌灌水,博大家一笑。宗旨是自由瞎侃,沾不沾边的都撤一撤,别把技术看的太严肃了。别人以唱歌,做生意,种田, 管钱,做帐。。。。为职业赚钱,我们以电路设计养家糊口混饭吃。


电路设计漫谈之一:境界层数
传统的武功都分若干层,好像大多是7-9层吧,呵呵。这电路设计的功力也一样,印象中有dx分过4-9层。俺这也不免俗,根据自己的经验把它分成了5层。

第1层:初步入门。做什么都难。大多时间是借鉴前人或能找到的设计。仿制的过程中来理解电路的架构类型。能拿到一个可直接用的电路很兴奋。经常看些2-3流杂志上的实际例子。做些笔记什么的。经常参加各种会议讲座。设计出来的板子一堆飞线。总是疑惑为啥电路图或者逻辑设计一样,怎么出来的性能总比不上原设计。

第2层:做了几年后有了感觉。了解了电路设计需要遵循的一些实际原则。开始能独立完成一个系统,即使是新的算法或者协议也能实现。设计一个电路有点随心所欲。觉得这电路设计也就那么会事,什么东西只要有时间都能做出来。但细节的考虑不周(细节这个词可能有误导,其实并不像字面那样简单)。做出的东西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不见得理想。

第3层:觉得做什么都要慎重。再简单的东西设计好了,成为批量生产的可靠产品都不容易。即使做个分频器也要分析半天。不管大小project都先仔细做architecture spec,都想事前先做仿真。注重步骤和过程的严谨。以一种敬畏的态度对待大大小小的设计项目。
知道了R和D的不同。明白做个项目主要80%的部分用20%的时间就可完成。而余下的20%要花80%的时间。当别人说这个项目简单花不了多少时间时,也不愿意与其争论。

第4层
常回过头来看看以前的教科书。比如电磁学上电容的原理。有了些以前不管上学还是应用时没有过的领悟。
注重可重复性设计,测试结果跟仿真的比较。积累仿真与实现一致性的经验。宁要知道为什么不工作的不工作的设计,不要不知道为什么工作的工作的设计。能准确抓住一个项目的框架结构,明白主要的和需要仔细分析对待的部分。并能分清哪些可以不用花太多时间和精力。知道什么重要是一种能力,知道什么不重要也是一种能力。
开始琢磨一些新的协议或者想独创点什么。

第5层:只是一个工具和过程,用它来赚钱养家。跟去养猪种菜一样,是谋生或者用来创业的一个手段。

=================================

【爱好】

=================================

[原创] 电路设计漫谈之25 - 浏览器的使用与IQ2011-9-23 05:27

不久前据说加拿大的一个心理咨询机构调查表明,人们使用何种浏览器跟其平均智商有关。使用IE的人群其平均智商为70-80. Chrome和firefox的使用者为110. Opera和Camino的使用者竟达到120。分析的原因是可能低智商的人群更趋向于保守和不善于尝试新东西。不知这个结果是否可信。
fangzhh2008 2011-10-3 22:16
不知你当时看最后的结果没有,这是一个愚人节笑话!而且当时还有很多人信了.
据说加拿大的一个心理咨询机构调查表明,人们使用何种浏览器跟其平均智商有关。使用IE的人群其平均智商为70-80. Chrome和firefox的使用者为110. Opera和Camino的使用者竟达到120。分析的原因是可能低智商的人群更趋向于保守和不善于尝试新东西。前一段又有消息说这个是编造的故事。
且不说浏览器的使用到底跟智商有无关系,我倒觉得是否只习惯使用主流或者强势宣传者的工具,不善于尝试新出现的自己不熟悉的东西,跟创造力的培养会有些许关系。比如微软是无处不在的强势集团,使用其office,IE,Windows等产品无可非议。可是在可能的情况下,作为一个工程师你是否应该尝试一下firefox或者chrome,也许习惯后你会觉得他们比IE快多了,也简洁好用多了。至少你会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跟IE不一样的东西,人们还可以开发出比已经主宰市场的产品还不一样(或者更好)的特性和产品。Office也是一样,在使用开源软件日益流行的今天,openoffice运行速度快,界面极接近人们熟悉的office,应该下载一个试用一下。对我们电路设计者来说,是不是应该尝试一下protel之外的东西? 切不说更强大的,即使用过orcad之类的原理图和PowerPCB之类的布线工具后,会感觉到跟protel不一样的天地。
现在人们尤其年轻人把使用apple的产品当为一种style了。感觉这样至少能启发大家跳出MS的框架,开发出与习惯了的产品不一样的东西。尝试新东西,跳出习惯的束缚,是培养创新力的重要一环。
俺目前用的笔记本MACPro通过VM整合了XP,这样可以使用两者中自己最喜欢的功能。桌面浏览器比较后发现chrome轻便好用。但在手机上还是选用了更轻便的opera。Office等软件能用开源的时候就不用商用的。比较不喜欢ipad那强制人用itune的同步方式,进了台windows mobile 6.5 的手机,最近把它涮成了Android。因为在现在的潮流中,不用apple也是一种生活style


=================================

相对系统的参考内容可参 eeworld 中楼主的日志整理
http://home.eeworld.com.cn/home.php?mod=space&uid=355576&do=blog&view=me&from=space&page=1



12.设计相关的知识多是触类旁通,软件只是工具(altium,cadence,mentor,pads...),
       大家在学习时不妨多看看同类软件的基础设计常识,如下面的初级学习帖:

吉迷哥教你如何读懂硬件原理图
http://www.eda365.com/thread-105138-1-1.html

经常在论坛中看到朋友发问:不懂硬件知识可以学会layout吗?也有一些朋友由于公司性质的关系,只能一直接触layout和布线,也就是俗称的“拉线工程师”。本人一直致力于EDA软件的应用推广,同时也做过几年的硬件,深刻了解到做为一名PCB设计师如果能够识读电路图的重要性,最起码不会被硬件工程师所忽悠,在部门的地位也有一个较大的提升,包括薪资。如果PCB工程师在进行电路板布局布线工作时,能够了解电路原理和产品的原理框架及常用电子器件的工作特性,那么将大大提高PCB设计的成功率。由于电路图方面涉及了电子技术基础领域的方方面面,加上本人水平有限,开此贴的目的在于和各位分享和交流,如何以一个PCB工程师的角度去识读电路图。
《 PADS软件基础与应用实例》《PADS9.5实战攻略与高速PCB设计 》 ★★读者交流区★★
http://www.eda365.com/thread-70863-1-1.html
PADS新手跟我来~每周学一课
http://www.eda365.com/thread-85474-1-1.html
吉迷哥教你设计符合EMC要求的PCB
http://www.eda365.com/thread-105141-1-1.html

13.关于6层板,板层分布的问题
http://www.pcb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0150&fromuid=63313
   
14.AD 15.0.14 元件自动布局没用反映 这是麻问题?    引申出:Specctra布线器自动布线
http://www.pcb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0491&fromuid=63313
       在PCB设计中,布线是完成产品设计的重要步骤,可以说前面的准备工作都是为它而做的, 在整个PCB中,以布线的设计过程限定最高,技巧最细、工作量最大。PCB布线有单面布线、 双面布线及多层布线。布线的方式也有两种:自动布线及交互式布线,在自动布线之前, 可以用交互式预先对要求比较严格的线进行布线,输入端与输出端的边线应避免相邻平行, 以免产生反射干扰。必要时应加地线隔离,两相邻层的布线要互相垂直,平行容易产生寄生耦合。
自动布线的布通率,依赖于良好的布局,布线规则可以预先设定, 包括走线的弯曲次数、导通孔的数目、步进的数目等。一般先进行探索式布经线,快速地把短线连通,然后进行迷宫式布线,先把要布的连线进行全局的布线路径优化,它可以根据需要断开已布的线。 并试着重新再布线,以改进总体效果。 对目前高密度的PCB设计已感觉到贯通孔不太适应了,它浪费了许多宝贵的布线通道,为解决这一矛盾,出现了盲孔和埋孔技术,它不仅完成了导通孔的作用,还省出许多布线通道使布线过程完成得更加方便,更加流畅,更为完善,PCB板的设计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又简单的过程,要想很好地掌握它,还需广大电子工程设计人员去自已体会, 才能得到其中的真谛。
1 电源、地线的处理
...
2.4.1 手工布线
1. 自动布线前,先用手工布一些重要的网络,比如高频时钟、主电源等,这些网络往往对走线距离、线宽、线间距、屏蔽等有特殊的要求;另外一些特殊封装,如BGA,自动布线很难布得有规则,也要用手工布线。
2. 自动布线以后,还要用手工布线对PCB的走线进行调整。
2.4.2 自动布线
手工布线结束以后,剩下的网络就交给自动布线器来自布。选择Tools->SPECCTRA,启动Specctra布线器的接口,设置好DO文件,按Continue就启动了Specctra布线器自动布线 ,结束后如果布通率为100%,那么就可以进行手工调整布线了;如果不到100%,说明布局或手工布线有问题,需要调整布局或手工布线,直至全部布通为止。
...

.马海潮.高清文字版.pdf



初学者往往在初学时想到用 自动布线功能,
却忽略了自动布线 更是后期(熟手)需要 配合使用的功能,而不是新手布线的偷懒工具。

15. 画好的一块两层板...指点不吝赐教!!   案例和参与内容值得学习
http://www.eda365.com/thread-105514-1-1.html





1,整板3.3v电源走线有严重问题:
A,右侧座子为输入端,走线很细
B,输入没有滤波
C,回流路径非常远,电源纹波大


2,A3.3模拟电源与上边的时钟线:TCK信号过近,此处干扰大。



3,A3.3V对应的回流地应为AGND,而它们之间却被插入REF电源。



4,整板的GND不完整。(没有主干)



5,晶体布局布线错。(正确设计方式见:PADS9.5实战攻略与高速PCB设计一书中的244页。



6,线与线之间没有控制好串扰,没有做到3w。建议线宽可适当改小以加大线距。



1. 当前密度下过孔大小怎样为最佳?当前过孔偏小
jimmy回复:10/22 单位mil 当前过孔合适,盘过小。
2. 当前密度下,对于数据线来说,怎样的线宽和线距 为理想设置?
jimmy回复:线宽5mil
3W为:走5隔10,即走5mil的线,线与线边缘之间的间距为10mil,线与线之间的中心距为15mil,即我们常说的3w。


A.1楼楼主是想用双面板实现其整体功能, 这样设置后(孔和线)增加了板加工的难度(上升到了多层板的品质要求),当然这样的参数 像 兴森快捷 是能够轻松满足其制板需求,其他的小打样厂却不一定能够保证成品板的品质
jimmy回复:根据单板密度和加工难度选择合适的PCB供应商。要坚信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

B.想了解下,这种密度下,建议基铜厚应该是多少?我这面理解 是 0.5oz基铜厚,完成铜厚1oz。如果选择更厚的基铜厚度,这样的密度下可以用多厚的基铜厚度?不同的基铜厚度 成本上又会增加多少(基铜厚时,若板密度高有时反而会增加加工难度)?                                    
jimmy回复:铜厚主要根据电流大小来定,目前此板电流不大,完成铜厚按0.5-1 OZ即可满足要求。
基铜越厚,成本就会增加20-50%,至于具体增加多少,看你供应商的工艺能力和心情。

C.这个核心板,若仍然想用双面板实现(便宜),为了稳定是否只能降速运行?
    就是怎样权衡得失?比如不考虑3W,从普通打样厂的角度考虑,怎样的线宽或线距比较合适。
    还是完全从电路的合理性方面考虑,按中高速板布局考虑?
[当前核心板显然四层(外层基铜厚0.5oz,内层0.5oz或1oz,这都是常规的参数规格)要比双面板布局要好考虑的多]
jimmy回复:
无需减速,只需减细线宽,以加大线距即可。如果不考虑3w,可按6mil的线宽进行,线距尽可能大于6mil。
6mil是90%的板厂都能实现的工艺能力,如果你的供应商达不到 这个最低要求,换掉也罢。
按高速板的理论来设计低速板,百利而无一害!

1、双层板合适还是四层板合适?2、如果是两层板,电源线和地线在布线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布线顺序是怎样的?
jimmy回复
1,就目前的密度来看,四层板性能最好。因为可以提供完整的电源和地平面。整板的回流和辐射可以得到更好的解决。
2,如果一定要做成两层板,那么走线顺序应该更改一下:
   电源、地线先走,主干先行。
   电源线和地线一定要走在一起,这样回流路径是最短的。
   接下来再处理各模块之间的短线后,再来走长距离的信号线。
   最后进行走线优化。
3,这个板使用双面板有一定的难度,原理设计和PCB设计都需要优化。比如:
   3.1 没有使用到的信号可以不用
   3.2 部份器件的封装可以改成表贴或改小,如晶体改成表贴小型的,电阻电容根据需要可适当改小至0603及至0402.以换取更多的走线空间。
   3.3 线宽可适当减细至5mil,以换取减少串扰。
   3.4 版面可以适当加大,以换取更大的地线空间。
明白了。
接触的应用还处在很早前的工艺水平中(满足设计需求情况下尽可能的降低加工难度)...   描述参下
以下内容摘自网络(仅参考用途)

1. 线路
1) 最小线宽: 6mil (0.153mm) 。也就是说如果小于6mil线宽将不能生产,如果设计条件许可,设计越大越好,线宽起大,工厂越好生产,良品率越高一般设计常规在10mil左右 此点非常重要,设计一定要考虑
2) 最小线距: 6mil(0.153mm).。最小线距,就是线到线,线到焊盘的距离不小于6mil 从生产角度出发,是越大越好,一般常规在10mil,当然设计有条件的情况下,越大越好此点非常重要,设计一定要考虑
3) 线路到外形线间距0.508mm(20mil)
2. via过孔(就是俗称的导电孔)
1) 最小孔径:0.3mm(12mil)
2) 最小过孔(VIA)孔径不小于0.3mm(12mil),焊盘单边不能小于6mil(0.153mm),最好大于8mil(0.2mm) 大则不限(见图3) 此点非常重要,设计一定要考虑
3) 过孔(VIA)孔到孔间距(孔边到孔边)不能小于:6mil 最好大于8mil此点非常重要,设计一定要考虑
4) 焊盘到外形线间距0.508mm(20mil)
3. PAD焊盘(就是俗称的插件孔(PTH) )
1) 插件孔大小视你的元器件来定,但一定要大于你的元器件管脚,建议大于最少0.2mm以上 也就是说0.6的元器件管脚,你最少得设计成0.8,以防加工公差而导致难于插进,
2) 插件孔(PTH) 焊盘外环单边不能小于0.2mm(8mil) 当然越大越好(如图2焊盘中所示)此点非常重要,设计一定要考虑
3) 插件孔(PTH) 孔到孔间距(孔边到孔边)不能小于: 0.3mm当然越大越好(如图3中所标的)此点非常重要,设计一定要考虑
4) 焊盘到外形线间距0.508mm(20mil)
4. 防焊
1) 插件孔开窗,SMD开窗单边不能小于0.1mm(4mil)
5. 字符(字符的的设计,直接影响了生产,字符的是否清晰以字符设计是非常有关系)
1) 字符字宽不能小于0.153mm(6mil),字高不能小于0.811mm(32mil), 宽度比高度比例最好为5的关系 也为就是说,字宽0.2mm 字高为1mm,以此推类
6. 非金属化槽孔 槽孔的最小间距不小于1.6mm 不然会大大加大铣边的难度(图4)
7. 拼版
1) 拼版有无间隙拼版,及有间隙拼版,有间隙拼版的拼版间隙不要小于1.6(板厚1.6的)mm 不然会大大增加铣边的难度 拼版工作板的大小视设备不一样就不一样,无间隙拼版的间隙0.5mm左右 工艺边不能低于5mm
补:兴森快捷厂局部参数加工图




关联内容帖:3W 相邻层平行线检查    现在就差设置操作了
http://www.eda365.com/thread-71065-1-1.html


wanghanq 发表于 2015-1-15 01:37:12

本帖最后由 wanghanq 于 2015-3-15 10:13 编辑

16. 【温故而知新】操作杂乱汇总
http://www.pcb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0584&fromuid=63313

17.初学关联帖,陆续整理到这里
【给初学3-1】off grid 不值得困惑初学者的警告_[中国印制电路行业排行榜]
http://www.pcb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46905&fromuid=63313
【给初学3-2】Altium 经典视频+教程: Altium 免费提供
http://www.pcb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45009&fromuid=63313
【给初学3-3】答非所问 杂乱汇总贴 “ 鱼 渔 ” & 提问的艺术
http://www.pcb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45988&fromuid=63313
置顶、精华贴部分汇总【按发布时间排序】_20130922
http://www.pcb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59054&fromuid=63313
Protel (Altium) 文章-观后感-->分享-探讨 汇总收集帖
http://www.pcb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56501&fromuid=63313
【转载】比较完整的“PROTEL最新版本ALTIUM上海培训资料共享!!!_20120815_600M”
http://www.pcb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56342&fromuid=63313
【转载】比较完整的“PROTEL最新版本ALTIUM上海培训资料共享!!!_20120815_600M”
http://www.pcb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56342&fromuid=63313
【提问推荐】图、文(精心、诚意的描述)、案例(便于沟通)
http://www.pcb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57222&fromuid=63313

18. 【转载些参考文档,时间 比较远,技术更新太块了,仅参考】


【转载】电路设计的14个误区 2006-01-12 11:18:21

现象一:这板子的PCB设计要求不高,就用细一点的线,自动布吧
点评:自动布线必然要占用更大的PCB面积,同时产生比手动布线多好多倍的过孔,在批量很大的产品中,PCB厂家降价所考虑的因素除了商务因素外,就是线宽和过孔数量,它们分别影响到PCB的成品率和钻头的消耗数量,节约了供应商的成本,也就给降价找到了理由。
现象二:这些总线信号都用电阻拉一下,感觉放心些。
点评:信号需要上下拉的原因很多,但也不是个个都要拉。上下拉电阻拉一个单纯的输入信号,电流也就几十微安以下,但拉一个被驱动了的信号,其电流将达毫安级,现在的系统常常是地址数据各32位,可能还有244/245隔离后的总线及其它信号,都上拉的话,几瓦的功耗就耗在这些电阻上了。
现象三:CPU和FPGA的这些不用的I/O口怎么处理呢?先让它空着吧,以后再说。
点评:不用的I/O口如果悬空的话,受外界的一点点干扰就可能成为反复振荡的输入信号了,而MOS器件的功耗基本取决于门电路的翻转次数。如果把它上拉的话,每个引脚也会有微安级的电流,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设成输出(当然外面不能接其它有驱动的信号)
现象四:这款FPGA还剩这么多门用不完,可尽情发挥吧
点评:FGPA的功耗与被使用的触发器数量及其翻转次数成正比,所以同一型号的FPGA在不同电路不同时刻的功耗可能相差100倍。尽量减少高速翻转的触发器数量是降低FPGA功耗的根本方法。
现象五:这些小芯片的功耗都很低,不用考虑
点评:对于内部不太复杂的芯片功耗是很难确定的,它主要由引脚上的电流确定,一个ABT16244,没有负载的话耗电大概不到1毫安,但它的指标是每个脚可驱动60毫安的负载(如匹配几十欧姆的电阻),即满负荷的功耗最大可达60*16=960mA,当然只是电源电流这么大,热量都落到负载身上了。
现象六:存储器有这么多控制信号,我这块板子只需要用OE和WE信号就可以了,片选就接地吧,这样读操作时数据出来得快多了。
点评:大部分存储器的功耗在片选有效时(不论OE和WE如何)将比片选无效时大100倍以上,所以应尽可能使用CS来控制芯片,并且在满足其它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缩短片选脉冲的宽度。
现象七:这些信号怎么都有过冲啊?只要匹配得好,就可消除了
点评:除了少数特定信号外(如100BASE-T、CML),都是有过冲的,只要不是很大,并不一定都需要匹配,即使匹配也并非要匹配得最好。象TTL的输出阻抗不到50欧姆,有的甚至20欧姆,如果也用这么大的匹配电阻的话,那电流就非常大了,功耗是无法接受的,另外信号幅度也将小得不能用,再说一般信号在输出高电平和输出低电平时的输出阻抗并不相同,也没办法做到完全匹配。所以对TTL、LVDS、422等信号的匹配只要做到过冲可以接受即可。
现象八:降低功耗都是硬件人员的事,与软件没关系.
点评:硬件只是搭个舞台,唱戏的却是软件,总线上几乎每一个芯片的访问、每一个信号的翻转差不多都由软件控制的,如果软件能减少外存的访问次数(多使用寄存器变量、多使用内部CACHE等)、及时响应中断(中断往往是低电平有效并带有上拉电阻)及其它争对具体单板的特定措施都将对降低功耗作出很大的贡献。
现象九:CPU用大一点的CACHE,就应该快了
点评:CACHE的增大,并不一定就导致系统性能的提高,在某些情况下关闭CACHE反而比使用CACHE还快。原因是搬到CACHE中的数据必须得到多次重复使用才会提高系统效率。所以在通信系统中一般只打开指令CACHE,数据CACHE即使打开也只局限在部分存储空间,如堆栈部分。同时也要求程序设计要兼顾CACHE的容量及块大小,这涉及到关键代码循环体的长度及跳转范围,如果一个循环刚好比CACHE大那么一点点,又在反复循环的话,那就惨了。
现象十:存储器接口的时序都是厂家默认的配置,不用修改的
点评:BSP对存储器接口设置的默认值都是按最保守的参数设置的,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总线工作频率和等待周期等参数进行合理调配。有时把频率降低反而可提高效率,如RAM的存取周期是70ns,总线频率为40M时,设3个周期的存取时间,即75ns即可;若总线频率为50M时,必须设为4个周期,实际存取时间却放慢到了80ns。
现象十一:这个CPU带有DMA模块,用它来搬数据肯定快
点评:真正的DMA是由硬件抢占总线后同时启动两端设备,在一个周期内这边读,那边写。但很多嵌入CPU内的DMA只是模拟而已,启动每一次DMA之前要做不少准备工作(设起始地址和长度等),在传输时往往是先读到芯片内暂存,然后再写出去,即搬一次数据需两个时钟周期,比软件来搬要快一些(不需要取指令,没有循环跳转等额外工作),但如果一次只搬几个字节,还要做一堆准备工作,一般还涉及函数调用,效率并不高。所以这种DMA只对大数据块才适用。
现象十二:100M的数据总线应该算高频信号,至于这个时钟信号频率才8K,问题不大。
点评:数据总线的值一般是由控制信号或时钟信号的某个边沿来采样的,只要针对这个边沿保持足够的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即可,此范围之外有干扰也罢过冲也罢都不会有多大影响(当然过冲最好不要超过芯片所能承受的最大电压值),但时钟信号不管频率多低(其实频谱范围是很宽的),它的边沿才是关键的,必须保证其单调性,并且跳变时间需在一定范围内。
现象十三:既然是数字信号,边沿当然是越陡越好
点评:边沿越陡,其频谱范围就越宽,高频部分的能量就越大;频率越高的信号就越容易辐射(如微波电台可做成手机,而长波电台很多国家都做不出来),也就越容易干扰别的信号,而自身在导线上的传输质量却变得越差,因此能用低速芯片的尽量使用低速芯片。
现象十四:信号匹配真麻烦,如何才能匹配好呢?
点评:总的原则是当信号在导线上的传输时间超过其跳变时间时,信号的反射问题才显得重要。信号产生反射的原因是线路阻抗的不均匀造成的,匹配的目的就是为了使驱动端、负载端及传输线的阻抗变得接近,但能否匹配得好,与信号线在PCB上的拓扑结构也有很大关系,传输线上的一条分支、一个过孔、一个拐角、一个接插件、不同位置与地线距离的改变等都将使阻抗产生变化,而且这些因素将使反射波形变得异常复杂,很难匹配,因此高速信号仅使用点到点的方式,尽可能地减少过孔、拐角等问题。

其他早前参考文档:
0_印刷电路板图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注意事项.txt
0_PCB元器件布局检查规则.txt
0_PCB 布局、布线基本原则.txt
0_如何提高抗干扰能力和电磁兼容性.txt


19. AD有做过PCB SI的吗?   《altium designer13.0电路设计、仿真与验证权威指南》
http://www.pcb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0589&fromuid=63313


以下信息来自清华大学出版社 网页内容
http://www.tup.tsinghua.edu.cn/book/SHOWBOOK.asp?cpbh=054255-01
前页,目录,样章



里面还包含部分书中的案例(390M中包含ALTIUM官网免费提供下载的300M库文档,实例教程方面 越90M,部分章节加密处理)



20. Altium 布线的时候能不能像Allegro那样设定是3倍、2倍线宽间距布线呢?软件差异
http://www.eda365.com/thread-104039-1-1.html jimmy:可以的呀。设定间距规则就可以的。
21. AD如何建立像Allegro里那样的XNET?
http://www.eda365.com/thread-103924-1-1.html
xsl326835: AD15有 xSignals功能,XNET差不多的
22. Altium designer pcb中怎么设置单层板? 待理解
http://www.pcb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0675&fromuid=63313

23. AD可以根据板子外形内缩铺地吗?有多种操作习惯
http://www.eda365.com/thread-106025-1-1.html 铺铜的边界在altium中可能有多种操作习惯来实现,具体的可参看altium自带的案例来对比不同的实现方式(参附件),你可以仔细对比下3个案例中的不同点,如 禁布层 边界线的宽度 等等,另外:提醒下 pcb操作界面下:tools/convert 下有 快速建立铺铜外形的选项;还有design/board shape 等都是和内层负片有相关的操作(通过board shape建立的内层避让距离有参数可设置... )



24. AD设计fpga的时候,在原理图里面改管脚名,有什么方便的方法吗? 利用datasheet、excel快速建原理图器件库
http://www.eda365.com/thread-106147-1-1.html 说明一下,我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没讲清楚啊,请谅解。
1. 已经建立了原件库了,用的是excel导入的方法,smart grid tool,搜一下这个关键词就可以找到。
2. 库里的原件各个管脚是通用名,直接就是从datasheet上来的。
3. 做到具体不同的产品,fpga的管脚都有各自项目直接的管脚信号名。
4. 在原理图里面,直接改component的管脚名,这个改名只是在这个特定的altium project里面,就只是为了每个特定项目调试和测试方便,直接根据fpga内部的设计文件定义的各个信号命名直接用到原来图里面的管脚名上面。
5. 在原理图里面,直接双击一个器件,出porperties窗,左下角可以点edit pins,可以改管脚名,但是只能一个一个改,没办法选中一些管脚直接copy&paste。 一个fpga有几百个管脚,一个一个改要累死啊,所以想是不是用脚本直接自动改原理图里面的管脚名。不是要改库里面的管脚名,库里面的原件是不更改的。谢谢

icm :
SCH List也支持Edit並將資料粘貼的功能
1.雙擊器件,不勾選Lock Pins
2.選中該器件其中一個pin來做Find Similar Object.
3.FSO條件將 Object Specific區段的Owner設置為Same.這樣可以選中該器件的全部Pin
4.開啟SCH List面板 上方左到右設置為Edit / Selected Objects / Current Document / Pin
5.你就可以針對下方用粘貼(EXCEL複製的資料)的方式將資料覆蓋過去
建議粘貼前先做排序(Sort)確保粘貼的數據順序是一致的


icm 的方法可以在 原理图 或 原理图库界面 内进行,此时 altium 的器件名 不会因器件修改而自动改变,建议为了避免后期不必要的错误,通常可以将 需要进行管脚重分配的器件做更名处理(以区别和原始库文档中的初始库)。
另外,FPGA的管脚调整 可参 其他的资料进行:关键字 如      “ FPGA-PCB管脚同步”   “管脚交换功能” 等
建议楼主 在讨论类似话题时 给一个简单 的案例过来,这样 关注的网友可快速交互式的进行试操作和交流



25. Altium Designer 综合性分析      个人建议换平台
http://www.pcb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0697&fromuid=63313
關於altium 模擬問題
http://www.pcb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0693&fromuid=63313

26. 谈谈我对PCB工程师的看法
http://www.eda365.com/thread-105961-1-1.html 今天心血来潮,也来谈谈我对PCB工程师的看法。
总结我的看法:PCB是所有设计思想的载体。
因为无论是逻辑、结构、散热、EMC、电源、各功能模块等等,他们所做的设计最终设计理念的实现还是在一块成品的PCB上,换句话说,他们所做的所有的工作的,都是为了研发出一块实现应有功能的PCB产品。他们所有的设计思想在PCB这里是一个汇总,是PCB工程师在将他们各部分工程师的思想不断去消化去融合,最终统一到一块完整的PCB板上。
所以,作为一个PCB工程师必须是有“灵魂”的,对于逻辑、结构、散热、EMC、电源、各功能模块等等都要有所了解,能够了解他们所描述的设计,将各部分设计变为现实。
PCB工程师不应该是单纯的去做,而是应该知道怎么样去做,应该做哪些。
设计是没有完美的,只有将各部分相互平衡,而找这个平衡点的人,就是PCB工程师。
真正的PCB工程师,不仅要精通一种或多种EDA软件,这里说的精通是指,无论软件有任何问题你都能搞定,软件的各个功能你都很熟悉并能轻松驾驭它。而且还要懂硬件原理,熟悉EMC,SI,PI知识,了解安规知识,热设计,结构,可制造性知识。
目前,你可以发现,只要在网络上或论坛中发表[pcb工程师苦B论的基本上是在行业中混得不久或者混得不好的人,这类人往往本身技能不强,心态不好,吃不了苦。俗话说得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每一个成功的人都经历起这段苦闷的艰苦时期,就看你是怎样的学习态度。
2015,互勉!

梁旭辉:
其实好多公司PCB工程师的地位都很低,这是现实,不是说能力怎么样或者什么的,领导从理念上就很轻视PCB设计。

27. alitium designer怎么让焊盘标识自动更新?待补充全局编辑内容
http://www.pcb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0709&fromuid=63313

28. Altium Designer 综合性分析   应用环节中的行业软件有哪些?
http://www.pcb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0697&fromuid=63313

29. 请问各位前辈AD好学么? 视频拖拖拉拉,洋洋洒洒
http://www.pcb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9318&fromuid=63313

30. 【转载】利用 Ultra Librarian 自动生成元件库和封装库的方法   
http://www.pcb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0786&fromuid=63313

越来越多的器件厂家开始免费提供 .bxl 格式的器件库,有必要再提 Ultra Librarian 工具的使用!

.bxl 是与当今众多CAD系统兼容的包含有原理图符号和PCB封装(Symbols & Footprints)的格式,用户可以利用UltraLibrarien Reader工具导出其支持的格式,如 altium等格式。



31. 求教怎样把PCB库中元件的两个不同焊盘用铜连起来,又不导致PCB上出现DRC错误   跳线的用途
http://www.pcb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0774&fromuid=63313

32. 铜皮与过孔的安全距离多少合适呢?
http://www.pcb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48513&fromuid=63313

很模糊的一句参考:[一般来说铺铜和焊盘的距离应该大于或者等于布线安全距离的2倍]
                                 注意不是必须,安规电路请按安规距离要求布局
另外:后期增加一些导线和过孔的通流量 有关的信息(以前有过沟通)


33. 一个PCB 封装镜像的错误   慎用X,Y镜像快捷键!AD不知从那版开始 镜像菜单一直有小小显示BUG
http://www.pcb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0874&fromuid=63313




wanghanq 发表于 2015-1-15 01:38:23

本帖最后由 wanghanq 于 2015-11-27 23:22 编辑

34.改板遇到的问题
http://www.eda365.com/thread-105720-1-1.html 板框外的小东西如何选中并删掉
不是单端却多连出来了根线并打了孔,如何查找这种多余的线和孔,并删除?





幽助:
如果天线尽头打个孔在软件里是不属于天线的
改版经常会留下这么一大堆的天线,工艺也没办法查找         

35. AD14原理图电阻电感电容的值变成默认值如何还原
http://www.eda365.com/thread-106706-1-1.html
今天打开之前保存的原理图发现里面的电阻都变成了1K,电容都变成了100pF,电感都变成了10uH,之前保存的值都被覆盖

:
没有理解altium的封装更新理念,现在为了稳妥 仅敢在 sch 下批处理选定对象后进行封装的批更改。
封装库中直接进行更新暂时需要慎重执行,避免不必要的更新差错(如你提到现象)


36. PCB里面过孔和焊盘有什么区别
http://www.eda365.com/thread-106916-1-1.html 有时他俩外观会接近,但其属性参数会有不同,这个大家不妨通过点击查看其属性来了解。
好比 手 和 脚 的区别(四足动物时区别较少,两足动物时...)

我们不妨先达成这样的默认共识:
过孔->走线连接   焊盘->器件固定,这样我们应该很容易区别protel (altium)中 Via和 Pad
(protel中的焊盘 可分 插件器件的焊盘 和 表贴器件的焊盘)



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最基本的区别(左边为我们这里所说的焊盘),焊盘Pad具有焊盘号“123”,过孔没有。

我们在某些文档中 会看到对过孔(盲孔、埋孔和通孔)的描述,如“过孔由三部分组成:1是孔,2是孔周围的焊盘区(或焊盘环宽),3是内层POWER隔离区”,显然这里提到的焊盘和我们上面提到的焊盘Pad是不同的概念...    或许这种在不同描述环境下出现的 焊盘 容易增加初学者对 过孔和焊盘的理解难度

另外:我们已经了解 有些时候 Via和 Pad 在外观上是完全一样的,比如做为 PCB 的固定孔,但此时的一个参数选项是不同的,焊盘有 Plated 属性可设置(即 孔内是否需要做 沉铜),而 过孔 没有这项设置。显然不需要有沉铜的固定孔是不能用过孔来描述了(这也是大家见到的为何固定孔用焊盘来描述的原因之一)...    还有 在后加工中,生产厂家对 过孔 和 焊盘的 补偿处理可能也不同,这个 有需要了解的不妨和PCB外协厂家的技术人员去沟通了解...

PCB中过孔和通孔焊盘的区别(具体情况关注的可和自己的外协厂直接沟通了解)
在 PCB 设计中,过孔 VIA 和焊盘 PAD 都可以实现相似的功能。它们都能插入元件管脚,特别是对于直插(DIP)封装的的器件来说,几乎是一样的。
但是!在 PCB 制造中,它们的处理方法是不一样的。
1. VIA 的孔在设计中表明多少,钻孔就是多少。然后还要经历沉铜等工艺步骤,最后 的实际孔径大概会比设计孔径小 0.1mm。比如设定过孔 0.5mm,实际完成后的孔 径只有 0.4mm。
2. PAD 的孔径在钻孔时会增加 0.15mm,经历过沉铜工艺后,孔径比设计孔径稍大一 点,约 0.05mm。比如设计孔径 0.5mm,钻孔会是 0.65mm,完成后的孔径是 0.55mm。
3. VIA 在某些默认的 PCB 工艺中会覆盖绿油,它可能会被绿油堵住,无法进行焊接。 测试点也做不了。
4. VIA 的焊环最小宽度为 0.15mm(通用工艺情况下),以便保证可以可靠沉铜电镀。
5. PAD 的焊环最小宽度为 0.20mm(通用工艺情况下),以便保证焊盘的附着力量。



37. 为什么我的AD14这么慢
何时铺铜,修改文档时铺铜怎样处理,铺铜管理器 tools/polygon pour/polygon pour manager
http://www.pcb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1018&fromuid=63313

38. 元件的物理外框在哪个层画的啊      层说明
http://www.eda365.com/thread-107016-1-1.html

有时为了方便区别,电阻 和 电容 用不同的外形来定义


39. AD14画PCB时候走线拐弯怎么画圆弧型的? 又一例输入法导致
http://www.pcb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0986&fromuid=63313

40. 有關altium 15.0.15的問題
http://www.pcb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0989&fromuid=63313
仅个人参考说明:
对于只用到SCH和PCB这块的用户,升级altium多比较慎重(正版客户亦如此),altium的测试太不给力了。
这两个功能块变化一直不是很大(何况有变化的部分或许也都不会用到)。
cai1116 :
确实,用一个稳定的版本,没有必要一直跟着升,因为Altium经常会把原来没有的问题改出来,很多升级后冒出新问题,这个防不甚防。

41. AD9 PCB Layout中如何删除这个框框啊   原理图模板-PCB模板 作用以及不同点
http://www.eda365.com/thread-107112-1-1.html


42. 谁能讲讲AD rules 设置?
http://www.eda365.com/thread-107330-1-1.html
北漂的木木:
Net:网络的意思,定义某一网络的规则;
Netclass:网络组/类,是定义某一类型的网络。通常在差分对、等长等组/类操作的时候用到。
Layer:层规则定义,定义某一层的规则。貌似不常用
Net and layer :定义某层某一网络的规则。
Advance:这个是综合的规则设置,里面有差分对,铺铜等很多规则。通过这个操作,更直观些。尤其是对规则命令格式不熟悉的话,这是设置规则很好的途径。我就经常这么设置规则。
PS:附件是一个关于一些规则设置怎么操作的文档,可以研究下,根据文档操作步骤,举一反三,多练习些规则设置。



43. 新手,Altium designer09点右键PCB板移动问题 绘图区域的问题
http://www.pcb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1144&fromuid=63313

44. 帮我看看这个原理图是什么情况,谢谢
http://www.pcb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1180&fromuid=63313 这是你 设置了 显示 隐藏管脚 属性,就是 器件 的电源管脚(隐藏属性),被显示了出来。
对于电源隐藏管脚来说,通常默认为隐藏管脚的网络,如你上面 的 VCC 和 GND。
由于新手对这点不是很了解,可能会导致 连接错误。

同样,为了避免隐藏管脚导致的潜在隐患,很多公司 在 规范中会要求 原理图器件封装 中不允许 绘制 隐藏管脚, 所有的管脚都需以非隐藏的属性出现在设计图中(如原本 4个part 的门电路会被绘制为 5 part,新增加的部分 为 原隐藏的电源管脚部分),未用到的 门电路也需在必要的原理图位置罗列出来等等...
45. 分享一下:WIN7下AD上的帮助问号无法用的解决办法
http://www.pcb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1148&fromuid=63313 : Delphi的帮助文档是*.hlp格式的,Windows7默认安装没有WinHlp32程序,需手动安装补丁后才能打开此类格式的帮助文档。
46. AD09内电层分割需要铺铜吗
http://www.pcb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2633&fromuid=63313 :内电层是阴片模式,和走线层的阳片模式相反,默认全是铜,画的线是把铜去掉,因此内电层不需要铺铜。
:由于是负片,不操作时为铺铜状态,所以在螺钉固定处 以及 需要考虑规避铜皮的区域需进行处理...

47. 装了Altium Designer 13发现字体很小,是显卡的原因吗?
http://www.pcb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2843&fromuid=63313
dianzi1987: 是电脑主题的原因,换个主题就会好了,如果是win7以上可以设置字体的,XP的还是换主题比较好。

48. 博爱 EDA有问必答!给新手些指导,高手相互交流!
http://www.eda365.com/thread-111492-1-1.html jianye2118:
相信好多朋友在PCB交流群中遇到过我(博爱),在我有限的年纪里留些东西给大家,在这儿给大家开个专题吧!AD,PADS,Allegro,Mentor EE有问题都可以提出来,有问必答,高手也可以相互交流!

AD负片层两种显示效果的设置位置:



49. altium中几个不习惯的操作与问题
http://www.eda365.com/thread-113523-1-1.html

刚测试操作了下,AD13版本过滤器和你提到的版本过滤器有区别,
但从使用过其他软件到角度看还是不是很便捷的实现所要的目的。如图:

在有重叠状态下,有时我们想通过过滤器的设置,快速选中需要选中的对象,比如我们要选择字符 C5,此时我们不希望出现下图中出现的弹窗



希望通过过滤器设置,点击重叠处时只有设置过的 C5 被选中(此时如焊盘、器件等正常显示状态下)
当前altium下只能根据软件习惯,点击焊盘器件字符没有重叠的部分来实现快速选中(更多的时候可能没有没有重叠的部分)



比如 allegro 中的过滤器设置,当仅保留字符时,选择



不同的软件有不同的操作习惯,感觉ALTIUM这点不是很人性话,或许以后会修改操作习惯...

50. 打开本地的帮助文档

wanghanq 发表于 2015-1-15 01:41:18

占位5                                             

wanghanq 发表于 2015-1-15 01:42:32

占位6                                             

wanghanq 发表于 2015-1-15 01:43:44

本帖最后由 wanghanq 于 2015-12-21 09:37 编辑

占位7         

AD软件卡的解决方法
http://www.pcb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3610&fromuid=63313

1.关闭导航
2.关闭相关在线DRC
3.网格铺铜的线不要选择的太小了

cdk005 发表于 2015-1-15 23:36:37

期待版主的作品:)

ziyu_00 发表于 2015-1-18 11:07:23

期待版主的作品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起贴】Altium入门书籍准备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