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论坛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655|回复: 50

如何才能成为MI高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4 0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看了论坛上的许多对写MI的工作的认识, 大多都很肤浅, 现面我谈谈本人对MI的认识给大家共享:

一: 发展

MI技术员(入行1-2年)----MI工程师(入行2-3年)----高工(入行3-5年, 主要转为审核的工作)----经理----业务代理(10年以上经验)

二: 经验积累

刚入行时都是蒙XX, 胆子特别大, 什么都敢做, 什么都敢错, 做到两年以上, 是越做越怕,非常的胆小, 做到5年以上, 基本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难倒自己的了, 基本进入一种成熟期, 该错的都已经错过了, 经验基本成熟。

三, 误区

大多人认为写MI仅仅是处理客户资料, 分析资料,写EQ编写流程, 等东西, 且大家都正日沉浸在纸上谈兵, 对整个的PCB的制作都并没有深入的了解,仅仅掌握一些皮毛的东西, 对自己的帮助非常的小。没有大局观,

另外的问题, 写MI的不懂上游的设计,不懂下游的SMT,对任何资料都没有预见能力, 收到的资料也仅仅是一款线路板而已, 怎么能够设计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

四。正确的途径

MI是生产的最高指示, 我们写MI的就是指挥官,我们必须要对整个PCB的制作工艺非常的熟, 虽然不至于象流程工艺工程师一样精通, 但对于经常发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必须非常的清楚, 在审核客户资料时都应该把所有可能会导致生产出问题的环节全部化解掉。必须会做CAM, 必须要对测试的原理了解, 必须要对线路板的各个环节的成本非常的清楚, 要保证自己设计的MI可以给下工序及生产尽可能的解决问题。要熟悉磨具的设计,要掌握设计软件的操作(至少要会转文件) 要掌握CAD的使用(要求非常的熟练),要掌握2-3个CAM软件的熟练运用。必须要保证是最短的流程,成本最低的流程,良品率最高的流程。

当然还有很多需要掌握的, 除非你已经满足自己的能力

这个行业太多的“匠”, 真正的“师”太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6 16: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是MI,,,就是工程部的那些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1 16: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2 14: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說得不錯.

我做了快四年了,但卻發現越來越沒勁.

有時候覺得自己好像了解得差不多了.可有時候卻覺得自己越來越迷惑.

可能是時候該出去看看這世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3 20: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楼主。同感。

其实,硬性将MI和PCB其它部门/组的工作分开是为了响应时间的缩短,也就是为了缩短整个PCB的周期(可以先不包括生产)。

如果想做到心中有数,那就是象在说武术的练功一样。除了熟练程度,还有个功力深浅的说法。可以很轻松的将MI写出来,说明很熟练。而写出的MI能真的照顾到不同阅读群体的习惯(这里不谈有些为推托而退给别人的想法和做法),那就是功力的说法了。

说到那个网友是MI高手,那和说那个网友是覆铜板,线路设计基本原理,线路板制作,线路板插件方面的通才差不多了。当然也包括一些质量啦,系统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很贪心是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31 21: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en ...有点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1 22: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顶一下!感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3 06: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

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5 2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啊!说的我汗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6 22: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PCB设计论坛|EDA论坛|PCB论坛网 ( 沪ICP备05006956号-1 )

GMT+8, 2024-6-19 04:27 , Processed in 0.13880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