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论坛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89|回复: 0

全球绿色趋势对电路板产业的冲击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9 16: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前言

  产业在全球化的发展历程中,基于各区域的发展时间及程度上的落差,许多开发中国家的厂商亦从中获得发展契机,并得以拥有与国际领导厂商一较长短的机会。然而近年来,欧美日等先进国家在环保以及经济的诉求下,不断推出区域性绿色法规,不仅提高各界对环境议题的关注,对诉求成本导向的开发中国家厂商更造成营运的压力,并构成一定的技术性进入障碍。由于近年来法规的走向由制程管控逐渐转移到对终端产品的规范上,此对于以OEM、ODM为主的台湾制造厂来说,不啻是一大挑战;其影响不仅涵盖电子、汽车等诸多终端产业,并对于其上游的制品、材料及原料产业造成结构性的影响。而除各国订定的环保规范外,企业的经营也受到环保团体及大众更严格的的监督,致使企业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电路板产业作为电子/电机产品的灵魂,以及材料与零组件键接的角色,因而受到绿色法规最直接的冲击;故在此概要分析电路板产业在绿色趋势下面临的威胁与机会,期盼业者能在此动荡的经营环境下,得以掌握绿色趋势并在逆境中开创出持续成长的绿色商机。

  二、全球的绿色轨迹

  全球的绿色趋势可由法规与跨国公司的要求两大角色来观察,并据此定义绿色产品,并从而追踪全球绿色的轨迹,在此分析如下:

  (一) 绿色法规的规范

  全球对环境议题的重视,展现在绿色相关法规的推出上。而综览过去到现在的绿色法规,可概分为全球性与区域性的议题:其中属于全球性议题的京都议定书,自2004年12月5日排放量占世界总量17%的俄罗斯正式批准后,跨过55%的生效门槛,使的温室气体管制与省能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不归路,也致使全球对绿色议题的关注进一步提升;而在区域性的法规上,由于欧美日等先进国家对全球主要的终端产品拥有关键的消费力,因而当其分别在各个产业领域中竞相推出绿色法规时,对产业的冲击也最大。虽然区域性的法规仅针对其境内的产品做规范,但在制造业的全球化的历程中,做为终端产品使用者的法规订定国,其规范也藉由供应链对全球制造业造成影响。

  而若由时间轴的角度来回顾全球绿色法规的发展,其与全球制造业的发展历程息息相关。基于工业的高度发展,制程中污染物质的产生与排放也伴随着提高的思考,因此1985 年之前,人类开始对绿色环保议题的关注,展现在造成环境污染的重金属及有机毒性物质进行管制与限制上。而在1985年到1995年左右,由于地球臭氧层破坏议题出现,所有的研究指向工厂生产当中所使用的氟氯碳化物(CFCs及HCFCs),因此举凡化学溶剂、冷冻用的化学品等,只要当中含有氟氯碳化物成分的,皆被规范为应限时废止并替代,并被二个碳链的烷类与烯类化学品的取代,制程中使用无氟或无氯的化学溶剂,成为当时国际绿色趋势下的关键技术。而1994年至2008年间,原油即将耗尽的议题沸沸扬扬,致使能源不足成为全球一致的优先课题,而材料可以重覆利用、使用者的产品接触安全性也成为消费者的关切议题下所谓的”产品内绿色议题”。因此危害物质(如:铅、镉、汞、六价铬)在产品内禁止;产品报废后的整体或零组件的3R(Reuse、Recycle、Recovery)技术与需求,成为目前国际绿色趋势下的关键技术。

  展望未来,由于京都议定书的全球协定与执行,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减量议题成为工业化国家的对应目标,各种具有省能与储能功能的电子产品,将成为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及其跨国品牌领导电子产品公司的要求,(如:欧盟的EuP 指令、联盟美国/日本/欧盟的Energy Star标章、日本的Top Runner计画等)。因此各项Carbon free的Function及Hydrogen Life的生活应用型态将成为未来国际绿色趋势下的关键技术。

  
           表一 全球绿色趋势及其关键影响

  (二) 跨国公司的要求

  而对于跨国公司来说,由于其并非仅以母国为市场,因而也不可避免的要适应各个不同区域市场的需求;特别是终端产品的品牌厂商,由于其必须为产品的安全与品质负责,因而其对供应商的控管于更不能轻忽。以Sony为例,其曾在2001年圣诞节假期购物热潮前几周,被荷兰政府在其PlayStation游戏控制器的电线里发现少量的「镉」,因而封锁Sony运至欧洲销售的整批游戏机,导致一百三十多万盒的游戏机就堆在仓库里无法上架,并遭受1.3亿美金以上的损失;此外也曾因荷兰《Consummate Bond》杂志以其环境绩效不理想为由,将其产品评鉴为「合理」购买等级,却将Itt Nokia与Aristona评为「最佳」购买等级,致使Sony在荷兰的市占率一举下跌11.5%,而Itt Nokia与Aristona 则分别创造73%及113%的年营收成长率。是故跨国公司在面对近年来日趋严格的绿色法规时,在风险控管的考量,以及基于对国际环保团体及舆论的正面回应,跨国公司对供应商的绿色规范将更高于法规要求。

  而在诸多绿色法规的要求下,跨国公司不但思考绿色行动,也规划绿色的项目及塑造其竞争力。针对跨国公司的Environmental Report & CSR报告作一汇整,可发现日系跨国电子厂商对应绿色产品趋势的策略展开,表面上是由”环境共生的责任”出发,实质上却是以危害物质及3R为技术的要求,并藉由绿色规格订定、绿色采购订定、绿色产品技术需求等步骤,来塑造其绿色竞争力。而台湾电子产业,由于出口外销地区及位居跨国公司产品生产链中的原厂委托设计制造商(ODM)或原厂委托代工制造(OEM)等因素,所面对的客户都横跨欧美日等国家或区域,因而面临前所未有的产品绿色压力。

  依照产品生产之采购的过程与其关联性来看,台湾电子产业在全球电子产品供应链中,处在由绿色议题所延伸的技术要求下,表面上看来似乎在原来的架构关系中,进行绿色的宣告及保证即可;然而唯有在生产绿色产品的终极目标下,将产出产品的上游厂商与提供原物料、零组件、支援性物料等供应的下游厂商串联起来,由上而下按绿色采购执行、由下而上按绿色供应链对应,才可在此以绿色产品为标的合作模式下,提升未来产品的绿色竞争力。然而台湾属于OEM、ODM的第一线供应商(Tier 1厂商),其在对应绿色要求时,多仅照本宣科,将跨国公司之绿色要求整本复制,并转嫁给上游供应商强制要求接受,并无策略性的因应措施,更缺少绿色技术及材料因应策略的长程规划,因而对来自国际上更多更频繁的绿色要求诉求疲于奔命,此不仅对体质提升没有益处,更遑论藉绿色技术摆脱开发中国家的代工制造竞争。

本文来自:www.pcbon.net

  依照产品生产之采购的过程与其关联性来看,台湾电子产业在全球电子产品供应链中,处在由绿色议题所延伸的技术要求下,表面上看来似乎在原来的架构关系中,进行绿色的宣告及保证即可;然而唯有在生产绿色产品的终极目标下,将产出产品的上游厂商与提供原物料、零组件、支援性物料等供应的下游厂商串联起来,由上而下按绿色采购执行、由下而上按绿色供应链对应,才可在此以绿色产品为标的合作模式下,提升未来产品的绿色竞争力。然而台湾属于OEM、ODM的第一线供应商(Tier 1厂商),其在对应绿色要求时,多仅照本宣科,将跨国公司之绿色要求整本复制,并转嫁给上游供应商强制要求接受,并无策略性的因应措施,更缺少绿色技术及材料因应策略的长程规划,因而对来自国际上更多更频繁的绿色要求诉求疲于奔命,此不仅对体质提升没有益处,更遑论藉绿色技术摆脱开发中国家的代工制造竞争。

本文来自:www.pcbon.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PCB设计论坛|EDA论坛|PCB论坛网 ( 沪ICP备05006956号-1 )

GMT+8, 2024-6-11 02:26 , Processed in 0.13182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