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发上来的图片打不开,只要是多层板,三层或三层以上,对品质控制来说最大的难题便是内层开短路了,而且是屡试不面成,现有有很多厂内层用到了AOI检测.可是大部份中小型厂都是用人工看的,有些车间那个十倍镜呀真的没法说,好难看的,总的来说,像四层板内层如果经过了AOI的话,后工序内开内短就相对少了很多,以前我做品质时做了很多试验,同一批不是很精密的板:线宽宏0.115MM,线间:0.12MM,用人工看一部份,看了五次之多,另一部份用AOI测过后直接压合,到成品时发现AOI测试过的成品内开短占不良仍有1-3%,而人工看的占不良的3-5%,后来又用不同的方法试验,比如说内层补银油,补锡包,以及内层不补等等,始终都会有一些不良让人无从查找,最后我亲自跟了一批板从开料到外层ETCH后,在成品统计时内开短占不良的0.5-1.5间,原因很简单,当然内蚀工序以及抗蚀膜的耐抗蚀性很重要之外,就是一个检验员的程度及运送过程.当以上两个原因都得到了认可后,才可以确定问题点是出在压合还是芯料本身,以上两点得到了控制时,压合有三点主要原因造成内层开短: 1:就是PP的自身代有金属物,很多人只认为里面可能有铜墙铁壁渣,其实除了这个外里面还有你不曾想到的其它金属物,比如铁屑或其它,压,刮入板内造成内层开短. 2:前处理磨板以及黑/棕化时的金属化合物,金属铜粉等,特别是现在的HDI类的板最容易被这种原因所致,我们认为或是看到上面好干净的,其实上面早已经受到冲击或是损伤.造成我们原以为很好的,到成品ET时大把的内开内短,找问题是一看里面什么都没有呀,流程自己也清楚,回想不到是在哪出了差错,实际上真的没有问题吗? 3:压合时的铝屑以及离型纸的使用,压合工艺的成果好坏是控制前压与热压,不错,这是指它的功能性,而它的综合品质可用性还取决于操作. 有什么样的结果就会有它相对的原因存在,有些问题不是不可寻,只是接触的机会均等太少,让人无从查起,基实水平切片分析你看到的杂物也不多,很多时候还看不清里面是什么东东!方法还是有的,以上是小弟就自己所做的说说,很平常的,希望各位前辈多多指教!不盛感激!本人QQ:32947719谢谢你的宝贵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