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论坛网

 找回密码
 注册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NEWman

请问过冲怎么解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2-11-11 1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第4楼:兄弟,你得先了解一下pci的工作原理。pci要靠它本身的2次反射来提高它的信号电压(基本是100%反射)才能达到它所需要的信号电压,这也是为什么pci非常省电的原因(因为pci的输出信号电压很低,信号输入端的输入阻抗非常高,有几千欧)。这是pci的始祖--英特尔intel在设计pci总线时提出的标准。所以说,pci总线是不能作任何终端匹配的。有些同仁认为:总线都能作终端匹配,那是不正确的。我们应该说,除pci总线外,所以的总线都可以作终端匹配。如果我们对pci总线也作终端匹配,也就会抑制了反射程度,从而使pci的信号电压达不到要求而使pci总路不能工作而使你的设计失败。我做过许多用到pci总线的设计,也测量过上面的信号。xiechengmin 朋友,我觉得, 象你上面的波形是符合要求的。这样的过冲(overshoot)对pci总线来说是可取的。你不必要也不能对它作任何终端匹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2-11-11 1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lshqmagic的回复,我们现在做的设计基本上都是在CPU端串接一个22或33欧姆的电阻,而在另一端(设备端)就没有任何端接了,所做的产品PCI信号上的过冲均不小。

但是因为PCI是双向的总线,我们有尝试在另外一端也串接一个电阻,这样的话,可以将过冲基本消除,信号电压幅值基本上没有影响。

但是这样较麻烦!不知有没有这样的必要?或者说这样是否会有其他的副作用?好像没有见到过这样的设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2-11-12 08: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有疑问:

1、   对于电源,如3.3V,DATASHEET要求-0.3——3.6V之间,这是DC参数?电源电压为3.3V,如果电源纹波为0.5V,是否说就是超过3.6V的要求?同样在3.3V电源中,如果电源噪声为0.8V,是否说超过3.6V的要求?

2、   如在3.3V I/O中,对于数据信号来说,上冲如果为1V,信号的幅度为3.3V,那么信号的尖峰为4.3V,是否就超过3.6V的要求?

3、   在3.3V I/O中,时钟信号的幅度要求是多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2-11-12 1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hi, hongdb,你好!(回第23楼)
问题1:对于电源来说,IC的datasheet上说的一般要求是3.3v+_5%,也有些要求不太严格的可以允    许误差10%。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要让其满足3.3V(+10%,-5%),即电源纹波不能过大,否则vcc bouce会太大,系统欠稳定。你的电源纹波为0.5v,我觉得你应该再加一个大电容(或者加大你原来的滤波电容的容值)来稳定它的电压。
问题2:对于非pci总线型的3.3v I/O数据信号来说, 存在1v的overshoot的信号是很不理想的。你最好对它作良好的终端匹配。(可在一端加入source damping termination,必要时还可在另一端加入一个1K的pull up电阻。)
问题3:clock信号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一定要对其作终端匹配。(最常用的匹配是在其source端加入一个串联电阻。典型值22~~68欧)加入了电阻之后,clock的rising time延长了,EMI变好了。但它会牺牲一定的clock信号电压幅值。这时,你可以用软件作信号仿真,也可以在做信号量测时再决定电阻的大小。对于它的波波形,经验值为:整个clock上浮(即clock的波谷上浮于横轴)不要超过0.2v。且外由于source damping电阻的加入,rising time会变大,这个电阻加得越大,信号的过冲就会越小,但也不是越大越好。因为这个电阻加得越大,波形就会越接近三角波,信号电压幅值也会越小。这时你就要看看datasheet了。一般来说,0.4v以下为low,1.8v以上为high。电阻加大了,你的setup time &hold time是否还足够。电阻加小了,过冲能否很好的滤掉。 在实际工作积累经验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PCB设计论坛|EDA论坛|PCB论坛网 ( 沪ICP备05006956号-1 )

GMT+8, 2024-6-1 19:01 , Processed in 0.11825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