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论坛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zzbb8742

台湾老板是否只重视机器不重视人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24 22: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确有同感。各取所需。学点东西就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 15: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1.狹隘的台獨思想與公司經營混為一談, 進而推論至"只重視機器不重視人才", 公司發展策略與台不台獨是分開.

2.台灣這裡目前的公司型態每家不一, 但就所認知中, 目前大多於台灣只要確認整個生產流程技術管控成熟後即將模式移至大陸, 前先某公司花了約三年左右確認LCD製程及尺寸漲縮後馬上到無錫設廠做技術轉移, 而首批前往的工程師皆是廠內一軍. 公司裡的硬体設備更新替換是必然的, 而人才的訓練與培值更是長遠根本, 若是抱持各取所需, 學點東西走人, 對公司裡無向心力, 那是根本學不到東西, "人在做, 天在看"相對的公司裡各階層的人都看在眼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3 11: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xiexianheng
  1. &lt;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gt;<br>document.write (astro(''));<br>&lt;/script&gt;
复制代码
等级:青蜂侠
文章:287
积分:2919
注册:2002年10月15日
7

因为你在中国,应该说在台湾,他们还是很重视人才的,台资类似日本企业,受日本的企业影响比较大,但是台湾许多企业都留有家族管理的痕迹,他们十分害怕下面有人能够学到本事另立门户,所以许多都是分开教,一个人管一段的。另外不重视人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你们所处的企业大部分都是大规模机械化的规模生产企业,他们利用原来的管理套路进行管理(十分成熟了),而且大部分的生产只求最低成本而已,并且许多人的心并不在大陆(其实就是台独的另外一种表现方式,呵呵!!这个其实非常正常,说台湾不想独立,那个是狗屁,原来你是个总统,现在给成了省长,连降十八级,就算什么自治区,如果你是台湾总统,你干吗?如果是我,肯定不干,如果可以独立就独立,独立不成功是因为打不过你,那么我也会想办法拖他个10年50年的)。所以台资企业真正来发展的很少,技术什么的其实还是留在台湾,所以对人才不是很重视。我所以不去台资企业工作也是这个原因。他们只是需要你为他赚钱成为工具,而不会认真的看待你,把你当成公司企业的一份子,你走了他们会再找个工具回来,所以在大陆许多台资工厂你的作用是个工具而已。所以不必要怎么怎么样,吃个饭学点东西,如果有好的出路就走人啦!!

这位兄弟说的实在是太偏激了!我最近经历的一个台湾企业(台湾上市公司),就取消了台湾的OFFICE,理由是"我们在战略上(指生产,研发重心向大陆转移)已经落后我们的对手比如FOXCONN太远了,如果再不行动就没有我们生存的空间了";还有,所有的NB生产线也全部移至大陆了;还有....实在是太多了!所以,你说的台资技术什么的还是留在台湾,有点过了,你想,SMT,PCB有什么技术可以留的?说到底就两样:人才和设备!

一个公司的品质肯定是要用系统和设备来保证的:如果说,一个公司设备不怎么样,但人才特别厉害,品质很好,我相信照样没有大公司愿意下单给他的,理由很简单,人不是机器,总会犯错的!

所以,就算大家以后自己当老板了,我想你第一个想的也是增加好设备,再来培养人才,对吗?而我们目前的目标就是要成为老板眼中的香勃勃:发挥设备的最大功效,做到最高的良率!

台湾人和湖北人,广东人,江苏人....等等省的人都一样,都是中国人,大家没必要因为老板是台湾人而怎么样怎么样,他们也是流落他乡,和你我其实差不多的情况(除了工资高点)-----大家都理解一下,做事只对事,别对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3 17:5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各位说的都有道里,我在台资厂呆过一个月,应该说他们给的待遇比较低,而且比较刻薄.在PCB业界应该是有这个“口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4 15: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找工作,第一个不去台湾企业,第二个不去日本韩国企业,第三个不去民营企业。原因无他,只因他们太刻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5 09:3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敢问楼上的去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5 11: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jackieorion在2006-1-2 15:23:20的发言:

1.狹隘的台獨思想與公司經營混為一談, 進而推論至"只重視機器不重視人才", 公司發展策略與台不台獨是分開.

2.台灣這裡目前的公司型態每家不一, 但就所認知中, 目前大多於台灣只要確認整個生產流程技術管控成熟後即將模式移至大陸, 前先某公司花了約三年左右確認LCD製程及尺寸漲縮後馬上到無錫設廠做技術轉移, 而首批前往的工程師皆是廠內一軍. 公司裡的硬体設備更新替換是必然的, 而人才的訓練與培值更是長遠根本, 若是抱持各取所需, 學點東西走人, 對公司裡無向心力, 那是根本學不到東西, "人在做, 天在看"相對的公司裡各階層的人都看在眼裡.

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说过: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说台资企业人才流动的情况在任何企业里都会发生的,人才流动并不是坏事,我们不是常说:树动死,人动活;钱要流动,货要流动,人更要流动;一般来说人才流动对公司来说是损失,对行业来说是好事,会带动行业更好发展.如果台资企业给这些工程师很高的工资,这些工程师呆在公司里就不想动了!我们还到哪里去请人才哩?哈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5 11:30:03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5 15: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請問..那一個老闆找人不是找能夠替你賺錢的人才?

那一個老闆不是把底下的人當賺錢工具的?

不把底下的人當賺錢工具的老闆早就絕跡了(大陸,臺灣,全世界都一樣)

只是差在有的重感情,有的夠狠

本質上沒差別的

沒有這個體認的人總會抱怨這個老闆不好,那個老闆不好

到底是誰的問題還不確定呢?

很多人抱著學習的態度進新公司

卻不知道公司之所以要你是因爲他看中呢的潛力(一個新人能爲公司帶來什麽利益?)

打算學完拍拍屁股走人...

這種人對公司有什麽貢獻?

而抱著這種態度的人會努力替公司賺錢嗎?

到最後公司不重用你,是因爲你自己的態度害的

有什麽好怪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5 16:02:02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5 16: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世界有的人是被虐待狂,没办法,人家就是喜欢被虐待,我们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6 22:5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我的看法不是什么偏激,而是经验。不知道是否在台资企业做到类似总经理的位置,可能有些事情没有看到一些东西,我仅仅简单说说我以前的一些经历。

我曾经在一家合资的台资企业做为中方代表的高级顾问管理过大概半年时间,是一个合资的台资企业,该企业经营一年多,但是该企业情况如下,月销售额20万,月费用18万,处于严重亏损情况。当时合资方中方让我去管理,其实是让我看看是否有能够改善这个企业的情况不然就关门了(收拾烂摊子,我原来公司里面绰号金刚,意思为无所不能,总经理派我过去是看看是否有机会改善)。经过2个星期的考察,我发现当时企业里面的所有技术人员都是台湾培训的,但是相互没有连通,没有一个人可以熟悉整个生产流程,没有工艺文件,全部为台湾来人一对一面授,零件采购全部按照台湾人的意思从台湾采购,里面的销售主管还是台湾人的亲戚,生产管理由该人管理,该人不懂生产,造成纪律涣散人心不齐(特别是后来才发现他是借公司名义做自己生意)。

我首先把生产工艺文件化,理顺了生产、质量流程,同时将许多从台湾采购的材料本地采购化。这样一来生产效率提高了接近30倍,国内采购同样材料价格下降50%,通过另外渠道购买的相同的进口产品也下降了20%。在关洛拉中发现销售主管有利用公司款做私人生意的问题,涉及金额20万(当然这个问题是让中方总经理搞了,因为本人权利到此为止。但是从此基本阻断了公司订单流入私人的情况)。

经过4个月努力,公司销售额达到80万,基本实现扭亏为平。

许多人想知道后来公司的结果,结果是在公司亏损的时候,台湾没有什么人员过来,其实也简单因为材料是从台湾买的,那部分利润就算填这里公司亏损他们也有得赚了(一个销售额不到20万一个月的公司,库存材料超过100万都是根据那个销售要求购买的),但是我进去第四个月开始公司扭亏了,当公司开始有盈利趋势的时候台湾方面的董事长都亲自过来待在公司不走了看这个查那个(废话许多材料都不从台湾买了,没有钱挣了),并且主动降低了许多产品的价格(原来的价格要高50%~100%啊,我算过,基本他们经过一年的时间已经把投资款都挣回去了,这个叫合资呵呵,应该叫坑人吧),另外对我特别热情,并开始主动插手公司管理(之前不知道干什么去了),特别关心工艺文件化的问题(怕技术流失吧)。

半年以后公司盈利,我主动要求回总公司(待下去意义不大了,任务完成),当年10月21日进该公司,次年4月21日回总公司,当年10月报表我记得是20万销售额,费用18万多。次年3月销售额80万,利润24万多,扣除费用略有盈余,4月份情况离开时销售额60多万(产品利润比较高,一般毛利超过50%,普通销售耗才也有20%),后来据说到8月份达到150万,回总公司以后实施ERP,一年时间成功运作(金蝶公司范例制造业的ERP)

再后来,公司盈利以后中方和台方分歧开始加大(赚钱了,而且市场前景比较好,分歧我个人认为是人为的,共患难容易,共富贵难),然后台方最后自己退出重新搞了个独资在昆山(市场情况了解好了,名气也有了,客户也有了,当然自己搞了,开始的时候不了解、呵呵),中方由于没有得到任何技术在台方退出以后公司关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6 22:54:38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PCB设计论坛|EDA论坛|PCB论坛网 ( 沪ICP备05006956号-1 )

GMT+8, 2025-5-15 23:35 , Processed in 0.10878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