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论坛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5|回复: 0

市民从废墟中淘到唐宋瓦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28 16:3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泉州考古学者初步考证,泉州市民徐先生从建筑垃圾中淘到的一堆“宝贝”,为唐宋瓦当。
  这类瓦当有15个,呈红色和青色两种,直径最宽达15厘米,上面有莲花、菊花、芙蓉花等精美图案,保存基本完好。“当时东街折迁时,有不少古代瓦当埋在土里,我只把比较完好的捡回来收藏。”徐先生说,这些瓦当在他家已经保存了十多年。
  1996年至1997年泉州东街拆迁改造期间,徐先生刚刚参加工作,尽管与文史工作无关,但热爱文史的他,利用业余时间,到拆迁工地的建筑垃圾中“淘”到了这些“宝贝”。
  除了瓦当,徐先生还在东街、南俊巷等地淘到了6个酒瓶盖和1个小口瓶、一个四系罐等古代用品。其中小口瓶高25厘米,口径却只有1.8厘米宽。
  “这种小口瓶,就是‘国姓瓶’,是郑成功发明的。”考古学家说,这是郑成功军队用于打仗的武器。当时郑家军在海战中经常用到,在瓶子里装石灰、火药等,并在瓶口安有导火线,兵士点燃后,扔入敌营中**。因郑成功被称为“国姓爷”,所以这种火药瓶被称为“国姓瓶”。
  “这种武器在郑家军收复台湾时起到了重要作用。”考古学家说,“国姓瓶为当时条件下的先进武器,可以说,郑成功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手榴弹’的人。”据介绍,“国姓瓶”的生产基地就在晋江磁灶铁埔。30年前,刘志成到那里考察过。
  这些瓦当为唐宋时期生产,对于研究唐宋时期泉州建筑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而那件小口瓶,则对研究郑成功历史有帮助。
  小知识
  瓦当俗称瓦头,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也叫滴水檐)前端或位于其前端的图案部分。瓦当的造型千姿百态,不但是绘画、工艺和雕刻相结合的艺术,也是实用性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图案、文字有助于了解古人的历史渊源、习俗好尚,并对古代历史地理、思想意识的研究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PCB设计论坛|EDA论坛|PCB论坛网 ( 沪ICP备05006956号-1 )

GMT+8, 2024-4-30 22:03 , Processed in 0.20140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