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PCB论坛网 返回首页

asic520的个人空间 http://www.pcbbbs.com/?6035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杜拉克式時間管理法:三步驟效率工作

已有 192 次阅读2012-1-20 09:20

分享, 轉自 ~ 天下雜誌

十九世紀的英國畫家兼作家飛利浦‧吉伯特‧哈曼(Philip Gilbert Hamerton)曾說:「半途而廢的學習是浪費時間之大敵」,這句話是很好的箴言。

<!--<hr style="border:1px solid #666; border-weight:0 0 1px 0; width:630px;">-->

目前為止,我們已根據學習主題之三個標準「價值觀」、「優勢」、「機會」制定了學習主題,並具體定出完成期限與預期目標。這些可以說是為了不浪費接下來的學習時間所做的整地作業。

但這個整地作業僅做到一半,除了明確制定學習主題與目標外,還有需顧慮的事。

其中之一就是確保學習的時間。為確保學習的時間,必須擬定具體的工作計劃。本章的要點即是該如何確保時間。

杜拉克的著作《杜拉克談高效能的5個習慣》從標題即可推測是以總經理與管理幹部為對象寫的書,但這是一個莫大的誤解。

這本書的原標題是《The Effective Executive》,直譯應是「提出結果的負責人(或簡單地譯成「人」)」。

杜拉克在書中定義: 對組織的任何成果負有責任的人, 都是決策者(executive)。換言之,決策者必須對成果負責,也就是「負責人」。這本書即敘述負責人為了獲得高成果應具備的的方法與習慣。

即使是一般員工,對公司的業務也負有責任。因此只要對成果負有責任,每個人都是很了不起的負責人,即使各位不是總經理或管理幹部,《杜拉克談高效能的5個習慣》這本書仍有閱讀的價值,不,應說是必讀之書。

杜拉克的《杜拉克談高效能的5個習慣》第一章是總論,第二章以後則是為了獲得成果所寫的各論。而在各論中,一開始即是強調要「重視時間」的章節。

無須特別強調,時間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平等的。現在雖議論紛紛M型社會什麼的,但社會的差異再大,仍沒有人一天的時間能超過二十四小時,且生命無常,人不知何時會死,這對所有人而言也是真實的。不僅一天二十四小時人人平等,時間無法保存或轉移給他人這點也是無法改變的。

時間有限且無法改變,是人人皆平等的資源。因此,該如何有效地管理並活用,是每個人的最大課題。能順利掌握此問題的人,相信更能享受人生,反之亦然。

杜拉克指出:「與時間的資源相比,一般被認為重要的其他資源,例如資金,在現實中是較豐富的。」的確如此。不是「時間就是金錢」,應該是「時間超越金錢」才對。

杜拉克式時間管理的基本

杜拉克將時間管理的基本,整理成簡明的三個步驟:

①記錄並分析時間
②管理時間
③整合時間

時間管理的第一步是記錄並分析自己使用時間的方法。其次是將自己的活動分類,釐清必要與非必要的活動。最後再將能自由使用的時間整合成較大的時間單位。

「記錄‧ 分析→管理→整合」三步驟,是杜拉克式時間管理的基本。

要特別注意的是,這種時間管理的手法,不僅以管理學習時間為前提,還包括工作等自己擁有的所有時間。

確保學習時間的動機,源自一般上班族想利用工作以外多出的時間。為此,正規的工作須有效率地進行。「記錄‧ 分析→管理→整合」三步驟須置於一般的工作中予以檢証,從中抽取的時間即可作為學習之用。

記錄時間的成效

「透明化」此語彙前已提及。這是豐田汽車想出來的生產管理手法之一,能一眼看出製造工程與進度之異常或正常與否。

眾所周知豐田生產系統──即時生產相當著名。即時生產系統意指,後段作業向前段作業提出索取必要零件的「申請書」,前段作業僅生產受委託製造的必要零件,如此一來可壓縮庫存與半成品。此處所指的即時生產,即是讓後段作業看得見所需之物的方法。

這種透明化的手法現在不僅用於生產現場,也適用於辦公室內及一般業務。記錄不知用到哪裡的時間,就是讓自己使用時間的方法透明化的手段。

記錄時間有許多好處。首先,當意識到要記錄自己運用時間的方法後,想儘量有效地活用時間的心情也會隨之變強。這雖違背記錄平常運用時間方法之宗旨,但只要結果是有效率地運用時間即可。

其次,當運用的時間透明化後,即能凸顯原先的錯誤。

對於自己如何運用時間,每人都有其前提與假設。例如「我在中午以前就是提不起勁」、「我是夜貓子」、「我到了禮拜三就沒力了,看我今天就這副德性」。但是,將運用的時間透明化以後,即知這種前提與假設其實是錯的。

例如以為自己中午前沒勁的人,其實午後的成果也不好;或者別說週三了,整個禮拜都沒勁!自以為是的胡思亂想,其實都錯了。明確地知道錯誤是因為時間的運用方法透明化了。

將自己運用時間的方法透明化,亦可知道自己獨特的習慣。習慣有好有壞,好習慣當然要維持、壞習慣就得改善。換言之,能理解什麼是該強化的重點或改善的重點。

再來,與過去的記錄作比較後,更能把握住時間使用方法的變化。當覺得自己「最近成效不彰」時,正是實踐記錄時間的好機會。實際上,當你試著實行之後,會發現許多樂趣。

例如,之後會提及的、在關鍵時刻正好有雜務插入,或下午三點半以後的績效確實不佳,或一次做很多件事情等,都是需要改善的重點。

把握黃金時刻與劣勢時刻

記錄時間作了一段期間後,其次是檢討使用時間的習慣,亦即分析時間。

習慣有好有壞。好習慣意指讓工作有效率進行之主要因素,將記錄時間後獲得良好成效的行動,加以思考要因後再予以歸納。歸納即自列舉的幾項事情中,推測其共通的要因。同樣地,針對壞習慣,也要歸納其共通的要因。

我曾在檢討這種習慣時,因發現自己中午以前較具生產力而吃了一驚。

和許多人一樣,我也是早上起不來那一型。在公司任職時,因時間能自由運用,赴辦公室大約都十點左右。換言之,我給自己作了「早上較無生產力,工作沒進度」的假設。

因對工作績效不滿意,我試著遵循杜拉克所言,開始記錄時間。結果發現自己晚上工作得再晚也未必有成效,相反地,午飯(當時是兩點左右)前工作的效率很高。

後來我就儘量把工作排在中午以前,但必須起早。現在的作息如下:夏天清晨六點起床,七點一過即開始工作;冬天則六點半起床、七點半開始工作,大約晚上七點至八點結束工作。現在清晨起床還是很睏,但一想不可浪費這段高生產力的寶貴時間,眼睛自然就睜開了。

工作的時間改變後,我繼續作了數次時間的記錄,發現了一些事情。

開始工作到吃中飯(約一點鐘)前工作效率較高這點,與之前並無二致。中飯後到三點半前後,活動力下降、精神較散漫;過了這段時間後,直到回家以前,會再度集中精神繼續工作。

這是我使用時間的習慣。在中飯前與晚飯前,工作效率之所以提高,用餐可能是一種誘因吧。如果這個猜測是對的,那就是無條件的反射動作了。

總之,我從自己使用時間的習慣獲悉,午餐前是我的高效率工作時段,即關鍵時刻或黃金時刻。在此時間帶絕不安排雜務,專心地寫稿。雜務及與人會面就安排在三點半前後( 即劣勢時刻),傍晚(即準關鍵時刻或準黃金時刻)則再度努力執筆向前邁進。

藉由時間用法的透明化,將自己的黃金時刻與劣勢時刻整理出來後,再擬定與之配合的工作進度表。在黃金時段排進重要工作,斷絕雜務,僅執行這一點,工作效率將大為不同。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PCB设计论坛|EDA论坛|PCB论坛网 ( 沪ICP备05006956号-1 )

GMT+8, 2024-5-16 07:03 , Processed in 0.09449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